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财经

浙江聚力民营经济提质升级

发布时间:2024年11月09日08:34 来源: 经济日报

最近,浙江民营经济交出一份亮眼的成绩单——在全国工商联发布的“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等一系列榜单上,浙江民营企业上榜数量拿下5个全国第一。

这份成绩单,展现了经济大省挑大梁的担当与作为。当前,浙江正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推进民营经济发展,鼓励民营企业冒尖创新,用真金白银为企业增添信心,用优质服务为企业排忧解难,以“稳”“进”“立”为全国大局多作贡献。

创新驱动

打开手机,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华三”)未来工厂制造与工程部总监黄新委,通过“AR数字车间”就能实时查看生产一线。“你看,闪光灯一亮,机械臂正在对内存条进行检测,各类设备生产参数跃然而出。”黄新委在制造领域工作了20多年,对车间数字化变革感触很深。

走进这家位于杭州高新区(滨江)的工厂,伴随着机械臂快速转动,几千个细小零部件快速组合,完成组装的服务器源源不断地从生产线上被运送出来。作为浙江数字经济的代表性企业之一,新华三在行业首创全自动服务器生产线,整体自动化率达88%,人均产出提升5.1倍,订单交付周期缩短65%。“数字化不仅带来科技感十足的智造场景,还有强大的柔性生产能力。”黄新委告诉记者,以往每次要耗费20分钟至30分钟的生产线更换,如今只需不到3分钟,换线效率最高提升10倍以上。

今年10月份,全国首个智能视觉产业创新联盟在浙江诸暨成立。这是诸暨与中国光学工程学会战略合作的重要成果。该联盟旨在构建一个跨行业、跨领域的交流合作平台,推动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政策链有机结合。

“我们大力吸引集聚智能视觉领域头部民营企业、明星项目和科创人才,打造智能视觉‘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诸暨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何宇彬介绍,当地计划在5年内招商项目总产值达600亿元,累计引进标志性项目40个,集聚落户智能视觉产业相关企业200家以上,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00家,海内外高层次人才100名。

未来产业具有技术上的颠覆性和成果转化的不确定性,传统产业高端化升级和前沿技术产业化落地,是民企竞逐新赛道的主要“打法”。“公司在机器视觉领域站稳脚跟,产品走进300多家整车厂。”易思维科技公司创始人郭寅说,他们联动高校专家,以机器视觉技术助推国内汽车制造领域智能化升级。如今,他们又进入新赛道——轨道交通运营维护端的机器视觉应用。

强化创新主体地位,是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近年来,浙江民营企业在技术储备上持续发力,尤其是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取得了积极成效。

有些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新华三通过深度布局“芯—云—网—边—端”全产业链,不断提升数字化和智能化赋能水平;阿里巴巴坚持“以AI驱动的科技业务”战略全力投入人工智能技术,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领域持续突破。

有些把节能环保、绿色低碳作为未来业务增长的重要锚点——正泰集团持续孵化石墨烯新材料产业,探索氢能全流程解决方案;中南集团在装饰工程可回收材料、分布式光伏、节能减碳等业务领域开展积极探索。

“加快构建由重点实验室、高水平科研院所、高校和民营企业等创新主体共同参与的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引导各类新质生产力资源向民营企业集聚。”何宇彬说。

优化服务

深化改革,让民企敢闯,发展活力才能持续提升。浙江以改革“硬举措”优化“软环境”,开展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及时回应涉企诉求,帮助企业纾困解难,让民营企业放开手脚搞经营、心无旁骛谋发展。

今年9月份,嵊州市企业综合服务中心(新馆)在嵊州经济开发区(高新园区)启用。这是嵊州市进一步整合服务资源,充分发挥部门职能,为企业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一站式”全生命周期增值服务的新探索,让企业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服务。

“过去,涉企事项往往多且杂,办事企业由于不熟悉流程,往往跑错地、跑多地、跑多次。”嵊州经济开发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童张波坦言,现在企业服务中心统筹整合各类涉企服务资源,实现涉企服务由“多头分散”转变为“一站集成”,让信息快速流通和资源无缝对接,增强了企业获得感和满意度。

最近,位于嵊州经济开发区的浙江板川电器有限公司,一次性取得项目竣工验收备案表和不动产权证书。该公司成为嵊州首家享受企业项目竣工“综合验一次”改革政策红利的企业。对这家企业来说,最直观的感受就是从“验收多次”变为“验收一次”。“有了‘综合验一次’,可以第一时间通过综合验收、第一时间安排投入生产。”浙江板川电器有限公司负责人宋明亮对这种验收方式很认可。

构建“有求必应、无事不扰、有诺必践”企业服务体系,是嵊州深入实施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的一大举措。在嵊州,企业只需与企业服务中心对接,即可享受从政策咨询、项目申报到问题解决的全方位服务,大大节省了时间和精力。

在基本政务服务便捷化的基础上,浙江各级政府为经营主体提供精准化、个性化衍生服务。

走进位于长三角氢能产业园的优沐科技(嘉兴)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只见机器臂灵巧挥舞,将一个个巨大的玻璃纤维压力气瓶搬送至指定位置。该公司拥有全球领先的氢能储运技术,是浙江乍浦经济开发区(嘉兴港区)引进的首家外资氢能企业。

早在嘉兴港区氢能产业园规划时,嘉兴港区管委会就将其定制厂房的建设需求纳入其中。在招商引商阶段,相关职能部门紧盯企业诉求,解决企业个性化需求清单,助推项目稳步落地;在注册登记阶段,优化外资企业登记流程,开辟服务“绿色通道”,配备登记专员,“一企一策”精准扶持。

随着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政策协同效应进一步显现,浙江民企敢闯、外企敢投,各类经营主体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不断涌现。

要素保障

截至今年三季度,浙江省民营市场经营主体达1043.4万户,占全部经营主体的97.2%。其中,在册民营企业345.2万户,个体工商户698.2万户。

作为民营经济大省,浙江民营经济主体托底作用明显。进一步为民营企业增信心、添活力,离不开完备的要素保障体系。

发挥金融“血脉”作用。供应链金融,对产业链固链补链强链、金融活水滴灌中小企业有着积极意义。杭州鄂达精密机电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制造高精密零部件的专精特新企业。不久前,在业务走访过程中,中国农业银行杭州城东支行了解到该企业因订单量快速增长,面临短期资金压力,正寻求银行融资。但因缺乏抵押物,融资难度较大。了解情况后,农行杭州城东支行根据企业经营情况和实际需求,为该企业量身定制金融服务方案,采用“以投定贷”模式,为企业发放信用贷款1100万元。这是浙江省农行首笔科技金融生态圈投贷联动新模式下的授用信业务。“聚焦民营科技型企业发展的卡点、堵点,提升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质效。”农行杭州分行副行长石峰说。

要素保障落地见效,让民营企业可感可及。近日,浙江省自然资源厅出台意见,进一步强化工业用地精准配置,落实落细具体举措,服务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工业用地中,支持民间投资项目比重不低于70%,向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倾斜。”浙江省自然资源厅副厅长李家银说,浙江积极优化服务保障合理用地需求,科学布局小微企业园、标准厂房,通过“集中配”方式保障初创企业、小微企业用地;在符合规划和土地转让规定等前提下,允许民营企业联合参加工业用地招拍挂,并可按规定办理宗地分割手续。

充足的要素保障,是扩大民间有效投资的重要动力。浙江制定实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实施细则,围绕重大工程和补短板、重点产业链供应链、完全使用者付费的特许经营项目等项目清单,常态化向民间资本推介重大项目,拓宽民间投资空间,让民间资本真正“有得投、放心投、投得好”。

“继续优化资源要素供给与配置,服务经济回升向好,擦亮浙江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金名片’。”李家银表示。 (经济日报记者 柳 文)

【责任编辑:李琛】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