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武汉快讯

六旬男子起搏器囊袋反复感染 亚心医院专家“连根拔除”化险为夷

发布时间:2024年11月12日15:26 来源: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吕惠  宋蒙)6年前,确诊肥厚型心肌病、心动过缓的梁先生植入了双腔起搏器,怎料今年初因反复发生感染,原本用于救命的心脏起搏器变成了潜在“凶器”。多次接受清创手术后,梁先生的病情仍无好转,几近绝望的他求诊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在多学科团队的共同努力下,成功将整个起搏器系统完整移除,彻底解决了感染顽疾。目前,梁先生恢复情况良好,已康复出院。

微信截图_20241112152128_副本.png.png

梁先生和医护人员合影  通讯员供图

救命“神器”竟成要命“凶器”

家住襄阳的梁先生介绍,他的“心病”已有30年了,时不时就感到心慌、气短,直到2018年才确诊肥厚型心肌病、心动过缓,随即植入了双腔起搏器。今年1月,梁先生到当地医院做常规检查,发现起搏器植入处皮肤泛红,由于不疼也不痒,他并未太在意,等6月再去复查时,局部皮肤已经溃烂、流脓。

医生清创后,在保留体内电极线的情况下,将原起搏器消毒后重新植入,结果没几天又发生了感染,尝试多次保守治疗,梁先生的伤口也不见好转。焦急万分的他几经打听,最后慕名来到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找到了在起搏器囊袋感染处理方面具有丰富经验的韩宏伟主任。

“心脏起搏器囊袋感染是少见而最难处理的起搏器术后并发症之一,一旦感染扩散,细菌会通过电极线进入心脏,从而引起细菌性心内膜炎、脓毒血症,甚至危及生命。”韩宏伟主任表示,只有完全移除整个起搏器系统,包括所有电极,才能根除感染,而梁先生原有的起搏器和电极线都留存在体内,成为威胁其生命的隐患,再加上检查发现,他还有血小板减少问题,伤口愈合本就更加困难。

多学科协作顺利拔除“祸端”

据悉,起搏器电极线植入心脏后,半年内就会和心脏长在一起,而梁先生的起搏器植入心脏已有6年之久,电极与周围组织黏连严重,拔除难度不言而喻。“如果把起搏器看成一棵大树,这些电极导线就是大树的根系,梁先生面临的困境就是,必须要在脆弱的心脏和血管内完成将‘大树’连根拔起的工作,过程中稍不注意,就会导致血管撕裂或心脏破裂,从而危及生命,这项高风险的手术目前国内仅有少数医院可以开展。”韩宏伟主任说道。

为了最大程度保障手术效果和安全,韩宏伟主任迅速组织多学科会诊,集结心内科、心外科、麻醉科、超声科、体外循环科、内科监护室等精英力量,共同制定了周密的手术方案。10月28日,梁先生迎来手术日。韩宏伟主任带领带团队切开原起搏器囊袋,取出起搏器,随后利用机械扩张鞘一步步推进,将已经发生严重粘连的电极逐步安全分离,整个过程如同在悬崖上走钢丝,虽步步惊心,但凭借过硬的技术和精密的配合,依然成功拔除了“肇事”电极,并进行了囊袋清创,经过2个小时的努力,手术顺利结束。

微信截图_20241112152143_副本.png.png

韩宏伟主任(右一)为梁先生做手术  通讯员供图

手术后的梁先生伤口愈合良好,一扫往日阴霾的他,终于恢复了久违的笑容。“反复感染让我的身体和心理都备受折磨,现在总算是摆脱了,非常感谢韩主任。”11月6日,梁先生康复出院,考虑其目前服药状态下心率稳定,起搏需求不高,待后期进一步观察后,再评估是否需要安装新的起搏器。

发现起搏器囊袋感染莫大意

起搏器在皮下植入,看得见、摸得着,想要降低患者起搏器囊袋感染风险,除了术中严格的无菌环境及无菌操作之外,更需要注意术后定期复查。韩宏伟主任提醒,要时刻关注起搏器的工作状态,定期去医院进行起搏器随访检查,若提示电量不足,就要增加程控频率,准备更换,避免电池耗竭,出现不必要的危险;此外,还要观察起搏器囊袋周边皮肤是否有异常表现,一旦囊袋周围皮肤出现红肿、感染或创伤,应及时就医,以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据了解,为了全程管理好患者,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于2016年10月18日在国内成立首家起搏电极管理中心,团队已建立了一整套电极拔除的技术流程和规范,具有丰富的拔除经验,每年接收大量省内外起搏器感染的疑难危重患者,其中最高龄患者85岁,最低年龄患者10岁,均有惊无险地成功完成了电极拔除手术。


【责任编辑:黄涛】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