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发文,新认定100个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中关村密云园测控装备产业集群上榜。这是北京市密云区首个入选的国家级特色产业集群。
测控装备产业是横跨传统行业的新兴行业,涉及高端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3D打印设备、智能传感与控制装备等多种技术。这一新兴产业为何能在密云区形成集群效应?记者近日进行了采访。
增强实力
走进位于中关村密云园内的超同步智能装备产业园,机声隆隆。宽敞明亮的生产车间里,一排排先进的机械设备有序排列。工人们身着统一的工作服,熟练地操作着机器。
原本位于其他区域的超同步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工业自动化的高新技术企业,为客户提供智能伺服系统、核心功能部件、高端智能装备以及专业的自动化伺服控制解决方案。2015年,出于扩大生产的考虑,公司有了外迁新址的需求。“我们是国家级绿色工厂,希望有更好的生态环境,有助于开展研发。在多方筛选后,最终选择落户中关村密云园。”该公司总经理助理邓善亮说,如今,公司核心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产品广泛应用于工业母机、工业机器人、汽车制造、航空航天等高精密加工领域。
目前,中关村密云园已聚集测控装备产业的中小企业64家,其中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1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家。这些企业共同构成了测控装备产业的核心力量,推动了整个产业集群的快速发展。
以超同步公司为代表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在细分领域有竞争力,是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据统计,2023年,中关村密云园测控装备产业集群工业产值达130亿元,为密云区经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近3年,集群内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超过11%,知识产权授权量达到180个。在这些企业中,有11家参与制定国家标准,5家参与制定行业标准,中小企业有效发明专利236个。从业人员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419.8个。这些数据充分展示了中关村密云园测控装备产业集群在技术创新和研发等方面较强的实力。”中关村密云园管委会主任张治说。
激励创新
测控装备产业集群能够在密云快速发展,得益于密云区产业资源聚集所提高的集群竞争力。
发展产业,首先要明确发展定位。中关村密云园以高端智能制造为主导,打造具有竞争力的测控装备产业集群。
“测控装备产业以高端智能制造为主导产业,同时涵盖基础制造、精密加工等产业所需的创造能力,产业链布局完善,能够聚集众多中小企业。这种集聚可以有效提高整个产业链的协同效率和韧性,集群竞争优势突出。”张治说。
除了产业空间等因素,很多企业在选址时将生态环境也看作很重要的考量因素,方便后续建设示范展示园区等。密云区凭借其卓越的生态环境,成为吸引投资、汇聚新兴产业的亮点。“密云的生态环境好,很多优秀人才奔着我们的工作和生活环境而来。”邓善亮说。
好的产业还离不开优良的营商环境。园区简化审批流程,提供政策扶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吸引更多测控装备企业入驻园区。“注册在中关村密云园的企业,一方面可以享受国家、北京市和中关村的普惠性政策,另一方面还可以享受密云区的精准支持政策。园区坚持无事不扰、有事上门、承诺即办的原则,为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支持。”同方威视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赵联东说。
测控装备产业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创新能力突出。以科技创新和研发为主要抓手,密云区积极参与国家、行业标准制定,集群企业的科创实力大幅提升。同时,中关村密云园整合园区企业资源,在资源共建共享方面实现优势互补。
“我们还不断关注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的提升,为校企合作搭建平台,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等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共同开展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工作。”北京市密云区经济和信息化局局长冯元文表示。
完善服务
未来3年,中关村密云园测控装备产业集群将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创新能力、加强产业协同、完善服务体系等措施,推动集群内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
在增强主导产业实力方面,中关村密云园将结合北京市工业大数据、云场景应用等产业发展,积极引进特色测量设备、仪控系统等相关企业,培育一批智能制造解决方案供应商,推动智能装备、核心装备及关键核心部件的研发和产业化。
提升集群创新能力,仍是未来工作的重中之重。如今,密云区已在未雨绸缪,聚焦产业提质增效的需求,引导集群企业应用智能设备,全面提升企业生产在线优化、生产管理精细化和智能决策科学化水平。
“下一步,密云区将构建测试验证、资金支持、落地空间等全方位一站式服务平台,促进科技研发转化和产业化项目的就近落地。比如,加快优质产业项目资源导入,吸引行业龙头企业等创新主体集聚,建设成集总部、孵化加速、场景应用于一身的科产城融合新区。”冯元文说,密云区将顺应测控装备生产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的趋势,推进工业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销售、物流、服务等环节广泛应用,提升服务集成化、高效化、智能化水平。(经济日报记者 韩秉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