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湖北日报

文化中国行·长江之歌丨挖掘孟浩然IP 襄阳重建“诗词高地”

发布时间:2024年11月21日20:54 来源: 湖北日报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张宵祎

襄阳,中国文化名城。《全唐诗》中有4000多首诗与襄阳有关。《唐诗300首》中,有27首诗与襄阳有关。

11月2日,《宗师列传·大唐诗人传》第二期播出,由央视主持人撒贝宁,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康震,南开大学文学院教授张静组成的探访团穿越至唐朝,来到布衣诗人孟浩然的故乡——襄阳,探寻孟浩然的诗意人生。

唐代的襄阳“南船北马,七省通衢”,不少文人墨客渡长江、临汉水,游览襄阳,留下脍炙人口的诗篇。

鹿门山上访故人

孟浩然是公认的田园山水诗派的鼻祖,现存260首诗词作品,交友广泛,品格高洁。

探寻浩然诗词,便离不开他的隐居之地——鹿门山。

初冬,记者登上鹿门山,牌坊正面三个拱门上,分别刻着“鸿鹄高林”“风流天下”“鹿门隐书”三个典故。占据C位的是李白在《赠孟浩然》中写下的诗句:“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孟浩然,出生于岘山脚下,隐居于鹿门山间,其田园诗词,圈粉无数,王维、白居易等均在此留下脍炙人口的诗篇。

盛唐的一个春日清晨,小鸟啾鸣,在鹿门山中醒来,见满地落花,提笔写下《春晓》,传诵至今;夏夜,荷叶清香,露水滴落,在南亭抚琴时,忽念好友辛大,一首《夏夜南亭怀辛大》,记录下这千年前的友情;秋日,与好友把酒话桑麻,一首《过故人庄》,让后人看到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田园风光。

穿过牌坊,拾级而上,只见“花溪蝶谷”隽永秀丽、“竹林禅境”曲径通幽,一步一景一陶然,仿佛感受到孟浩然“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的意境。

顺着山势,来到浩然诗院。这座在孟浩然隐居旧址上修建而成的浩然纪念园,再现了孟浩然生平。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纪念园入口处,春晓阁伫立。踏入园内,浩然卧相再现李白赞孟浩然“白首卧松云”的畅怀淡然。聚友唱和的三友亭、歌咏家乡的诗碑廊……漫步庭院间,领略浩然遗韵,千年文脉。

随行的鹿门风景区管委会副主任王海英介绍,景区将诗词文化与旅游建设结合,建设5处诗词文化打卡点,3个唐诗文化场馆,打造诗韵之山,让游子纷至沓来。

诗词IP带火一座城

凡读诗词,无人不知《春晓》的。

孟浩然已然成为襄阳最大的文化IP之一。保护和利用浩然文化,以文促旅,以旅彰文,成为襄阳人的文化自觉。

在襄州区浩然广场,浩然雕像伫立江边,市民在此休闲游玩;西湾诗词公园,随处可见浩然诗词,浩然文化已融入市民日常生活场景。

“浩然的诗或雄浑豪放、或清丽婉约、或绮丽夺目、或平白如话,风格迥异中却无不流光溢彩。”襄阳市诗词学会会长周少诚介绍,自2015年开始,襄阳每年举办孟浩然诗词大赛或学术论坛,充分挖掘浩然文化的时代价值,让经典永流传。

历经千年,诗词不变的是文化底蕴,变化的是表现形式。襄阳不断推进诗词进学校、进机关、进社区、进企业、进农村、进景区。

“落花欲没岘山西,倒著接篱花下迷。襄阳小儿齐拍手,拦街争唱《白铜鞮》”昭明台小学将《襄阳歌》谱曲吟唱;司法局设置红色诗廊、清廉诗廊;樊城杜甫巷社区打造文化IP“杜小甫”,开设杜甫诗词讲堂。

随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不断提升,“跟着诗词去旅游”成了新风尚。

古隆中风景区建设竹林诗苑,开放武侯祠诗碑廊;恢复重建的岘首亭融入诗词景观;万山文化景区恢复建设万山亭、解佩渚、杜预沉碑等历史遗迹;唐城展开丰富多彩的诗词活动;浩然故居涧南园再现园、诗、人合一的“清微淡远”。

襄阳诗词、襄阳美景、襄阳美食,市民、游客真切感受到诗词就在身边。2023年,襄阳市接待游客首次超过1亿人次。

首批中国魅力之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襄阳,这座被“诗化了”的城市,正在加速打造国内外知名的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基地。

【责任编辑:肖梦吟】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