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湖北日报

东坡遗风在 诗意共远方

发布时间:2024年11月25日07:48 来源: 湖北日报

□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曹雯

山色赭赤,陡峭如壁。

从环绕的山林间拾级而上,碑阁内嵌的《景苏园帖》石刻映入眼帘。自然素淡、浑然天成的苏体写尽千年前东坡的心境。

公元1080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到黄州。在谪居黄州、躬耕东坡的四年多时间里,共创作了700多篇文学作品,其“一词二赋”成就了苏东坡的文学巅峰,也给这片土地注入了厚重的人文基因。

今天的黄冈,东坡遗风犹在。

翠竹幽幽,廊桥交错。步入遗爱湖风景区,东坡问稼、临皋春晓、一蓑烟雨等以苏东坡诗词赋之佳句命名的“遗爱十二景”尽收眼底,不少市民或休闲或锻炼。

“何武所至,无赫赫名,去而人思之,此之谓遗爱。”千年前,苏东坡赠别黄州太守徐君猷,写下《遗爱亭记》。千年后,黄冈市民感受着东坡留下的文化,自发进行保护与传承,此正谓之“遗爱”。

文与旅相伴,旅因文而兴。为了让“东坡先生”走近群众身边,近年来,黄冈加快城区东坡文化资源整合,串联东坡文创空间、东坡赤壁、黄梅戏大剧院等文旅资源,大力推动东坡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利用。

如今,东坡文化早已深入城市肌理,惠及当地百姓。

遗爱湖风景区管理处主任周金中介绍,节假日期间,遗爱湖公园每天入园人次在5万人左右,高峰期最多达到10万人次。

每当夜幕降临,景区附近东坡外滩的咖啡厅、餐厅,到处是市民的聊天声、孩子们的嬉戏声。这里已成为黄州集文化、旅游、休闲、购物、娱乐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文化体验中心。

中华诗词意象独特、韵律优美,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古典诗词持续升温,展现出旺盛的生命力和时代活力。

东坡诗词、东坡文化更涵养了黄冈这片沃土。

这里,苏学研究、诗词研究亦从未间断。在黄州,诗歌吟咏蔚然成风,设诗社、写诗歌、出诗集,涌现出一大批文人墨客。唐宋以来,黄冈流传至今的诗词歌赋有一万六千余首。

1982年,中国苏轼研究学会在此召开第二届研讨会,推动黄州苏学研究发轫。1983年,全国第一个地方诗社——东坡赤壁诗社成立,目前有会员三千众,遍布全国30个省市及海外。2009年,黄冈市东坡文化研究会成立。2010年,黄冈与惠州、儋州共同发起成立东坡文化联盟,并轮流承办东坡文化节。

据统计,以饶学刚、梅大圣、方星移等为代表的黄冈学者已出版苏东坡研究书籍上百种。

东坡赤壁诗社常务副社长刘良玉表示,在黄冈,诗意早已深入血脉。诗社成立以及《东坡赤壁诗词》创刊后,本土诗家词人层出不穷,相继产生了众多在全国产生影响的诗人。

建社40余年以来,东坡赤壁诗社致力于传承与弘扬中华诗词和东坡文化、提高诗词创作质量,通过进校园、进机关、进社区、进企业、进农村及组织开展采风、研讨,牵头发起“中华诗词区域联盟大别山三省五市新田园诗大赛”等活动,进一步普及弘扬古诗词文化。同时,延伸诗词触角,实现诗社覆盖黄冈全域县市,让传统诗词涵养更多人的身心。

“以诗言志、以诗寄情、以诗兴业,古诗词有很好的社会功能。”赤壁诗社副社长、《东坡赤壁诗词》执行主编王琼表示,自己就是一位资深“苏迷”,苏东坡作品中有着深深的人文关怀,有对生命的思考,有百姓疾苦、再现淳厚的乡村风貌,饱含对农民生活的真切关怀。

为此,东坡赤壁诗社在全国率先开辟21世纪新田园诗词创作之风,开设田园诗赛,鼓励更多青年诗人、农民诗人参与创作,面向农村广阔的田野,观照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描绘新时代“三农”崭新图景。

古城黄州,正书写“一城山水满城诗”的新韵。

【责任编辑:王会】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