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陈勇
摄影记者 王永胜
林场深处的黄滩酱油晾晒场
眼下,在应城市田店镇有名店林场的深处,3000口酱缸正散发着丰收的酱香,这里,纯手工古法酿造的黄滩酱油,正在进行“提油”的程序。
11月20日,极目新闻记者慕名而来,寻访隐藏在林海中的非遗味道。蜿蜒的旅游公路两侧,林木茂密,风景如画。进入应城市恒茂食品有限公司的大门,扑面而来的就是浓浓的酱香。在一个约25000平方米的天然大晒场上,3000口盖着斗笠的酱缸依次排列,场面壮观。
戴着斗笠的酱缸
佳剑是应城市恒茂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黄滩酱油第五代非遗传承人。他介绍,黄滩酱油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酿造史可追溯到明朝万历年间,清朝乾隆年间成为贡品。
“手工酿造、天然发酵”是黄滩酱油沿用至今的古法。以黄豆、小麦、食盐、水为主料,遵循“春曲、夏酱、秋油”的传统,经过选豆浸泡、蒸豆拌曲、入缸发酵、成熟提油等十多道工艺,耗时3到5年方能成油。
提取的酱油还需日晒夜露3-5年
晒场的一侧,是400多口清朝的酱缸,这些缸里,装的是已经提取出来的酱油,在这个缸中,黄滩酱油还要经过3到5年的日晒夜露,方才能够灌装。随便揭开一个斗笠,只见缸中的酱油表面,结了一层冰。
匠人们正在提油
“这种酱油俗称冰油,是酱油中的上品。”李佳剑解释,经过5年以上的日晒夜露,酱油高度浓缩,分离出的盐结成“冰”块。
经过时间沉淀出来的黄滩酱油,富含18种氨基酸,其中有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另外还有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还原糖、有机酸及钙、铁等微量元素。“氨基酸态氮含量是衡量酱油鲜味以及营养物质的重要指标,含量越高,鲜度越高,营养成分也越多,品质也越好。”李佳剑介绍。
提油
据了解,中国以每100ml酱油所含氨基酸为标准,将酱油分成4个等级:特级酱油:大于等于0.8g;一级酱油:大于等于0.7g;二级酱油:大于等于0.55g;三级酱油:大于等于0.4g。而黄滩酱油的氨基酸态氮含量大于等于1.1克,比国家特级酱油的标准还要高。
黄滩酱油营养成分检测
纯手工古法制作,需要长时间的晾晒,这就决定了黄滩酱油的产量高不起来。为了将非遗味道发扬光大,李佳剑决定在网上闯出一条新路。去年,他组建了8人的新媒体直播团队,宣传推销公司产品。“好产品一定要有故事。”李佳剑四处挖掘黄滩酱油的故事,并拍成短视频,发到网上给公司小伙伴直播带货引流。
非遗传承人李佳剑
“有时一天能卖上万单,从25元220毫升到368元一斤的都有人买,每单成交价至少50元。”黄滩酱油网上走俏,李佳剑欣喜不已,2023年,黄滩酱油产值过80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