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地灯现状。 (本栏图片均为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刘映阳 摄)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刘振雄 汪芹
近日,有读者致电本报,询问武昌东湖路梨园广场至武大医学院路段上的景观地灯是否还在使用,“如果还在用,已经很久没亮了,有几处还被水泥糊上;如果不用了,又没有挖走。地灯都有电线,雨天基坑积水,是否存在安全隐患?”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随后在该路段来回走了多趟,细细清数路两边的地灯,发现分布不均:梨园广场—东湖名邸,有灯,还较密集;东湖名邸—省博物馆,无灯;省博物馆—梅岭加油站—弘毅大酒店,有的路段有灯、有的无灯。折回:武大医学院—该院体育馆,有灯;武大医学院体育馆—省考试院—社科院,有的路段有灯、有的无灯;社科院—东湖路人行通道,无灯;东湖路人行通道—梨园广场,有灯。总数,460多盏。
景观地灯都埋置于人行道上的行道树基坑里,基坑呈正方形,边长150厘米左右。记者看到,有灯的基坑,一般2盏,呈对角分布;也有的基坑只有一盏,有的基坑一盏都没有。地灯规格基本相同,玻璃圆罩直径20厘米左右,内部20多颗灯珠呈多圈环状分布。
记者没能将地灯总数精确到个位,是因为在不少看似只有一盏灯的对角位置,把上面覆盖的鹅卵石、土石、落叶扒开,竟然有灯淹没其间;也有的扒开后,无灯,却赫然扒出了电线的断头。在梨园广场—东湖名邸路段,记者第一趟计数186盏,第二趟在基坑土石落叶中“扒”出一些,总数为194盏。
读者询问,这些地灯废弃不用了吗?
武昌城管市容管理科李姓工作人员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东湖路地灯是2019年安装的,一度为武汉夜景增辉不少,后“两湖”(东湖、南湖)隧道施工,电缆被挖断,施工方承诺会予以修复,但至今未修复,“地灯只在节假日才亮,冬天一般晚7点到10点开灯,夏天一般晚7点半到10点半开灯,不是每天都亮。地灯不会废弃,等电缆修复后继续使用。”
记者告知有些地灯被水泥糊住了,这位工作人员很诧异,说10月底至11月上旬,还组织人员对沿线地灯进行了排查整修。他觉得可能是地灯玻璃罩破损了,工作人员采取的临时补救措施。
李姓工作人员还告诉记者:“东湖路上的地灯,我们只负责梨园广场—滨湖大厦这一段,共280多盏灯。”再往武大医学院方向,地灯归哪个部门管,他也不清楚。
采访中,不少市民对地灯并不喜欢,认为灯亮时远观很美,走近了晃眼,影响行人通行,“尤其是骑自行车或电动车,稍不注意可能撞树上了”。
东湖名邸一居民说:“地灯破损,万一伤到人,责任很难界定。而且地灯带电,雨雪天有安全隐患。”
采访期间,梨园广场附近一居民致电记者,说东湖公安分局宿舍外一处灌木丛下,有一盏地灯每天夜间都是亮着的。记者连续多晚前往查看,果然有一盏是亮着的。居民们称:“其他的地灯都没亮,就它一个是亮的,这说明地灯电路系统还比较复杂。”
居民们认为,公园景区安装景观地灯,随时有人管护,可以美化夜景、美化城市;在街区尤其人行道上安装晃眼的景观地灯,有安全隐患。他们建议有关部门,认真评估人行道景观地灯的必要性,妥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