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党建

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发布时间:2024年12月14日10:05 来源: 人民网-人民日报

秋收冬藏,穰穰满家。神州大地,又是一个丰收年。2024年我国粮食年产量首次迈上1.4万亿斤新台阶,实现高位增产。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有把牢粮食安全主动权,才能把稳强国复兴主动权。”今年以来,总书记多次对保障粮食安全作出重要指示,强调“毫不放松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提高政策精准性、实效性,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今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巩固“稳”的基础、积蓄“进”的动能,这份沉甸甸的丰收答卷意义非同寻常,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建设农业强国奠定了坚实基础,为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揽子政策定向发力,确保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

在安徽省涡阳县楚店镇后水波村,冬小麦遍地青翠。“收完玉米赶紧把麦种下,争取来年再有个好收成。”家庭农场主张林森说。

连年丰收来之不易。大国粮仓稳固,来自政策支持精准有力。

年初,中央一号文件继续将“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放在首位,“粮食产量1.3万亿斤以上”列入2024年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一揽子政策支持定向发力。

增投入——今年,中央财政加大对粮食生产支持力度,继续提高小麦、早籼稻最低收购价,在全国全面实施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提升高标准农田建设亩均补助标准,取消对产粮大县的资金配套要求,充分调动地方重农抓粮和农民种粮积极性。

强机制——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改革完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全国耕地总量实现连续三年净增加;粮食安全保障法全面贯彻实施,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方案(2024—2030年)》正式出台,从耕地保护、科技创新、优化产业结构等方面入手,进一步提升粮食生产能力。

大国粮仓稳固,来自防灾减灾应对有力。

7月,吉林省农安县遭遇连续强降雨。“农技人员紧急组织疏通沟渠、抢排积水、喷洒叶面肥,低洼地块抓紧改种补种。过水玉米在抽穗后跟上了生产进度,把产量夺了回来。”农安县众一农业机械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陈忠国说。

从全国看,今年农作物累计受灾1.35亿亩,比常年减少4400多万亩。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有关负责人说:“虽然局部地区出现了较重的气象灾害,但面上看农业灾情相比前些年较轻。”

合力防——今年粮食生产期间,农业农村部与气象、水利、应急管理等部门建立信息共享机制,联合制定预案,开展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直达家庭农场服务。31个省份建立防灾救灾农机储备调用制度,共同应对区域性气象灾害。

措施实——关键农时节点,农业农村部组建50多个工作组、28支科技小分队赴主产区,分作物、分区域、分环节,把技术措施落实落细。

强化科技支撑,开拓粮食单产和品质提升新空间

今年秋收期间,各地捷报频传。

1247.22公斤!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玉米单产提升百万亩核心区的复测验收数据,刷新了全国粮食主产区万亩单产纪录。

1446.18公斤!广东省兴宁市永和镇沙坪村,全省首个300亩面积优质稻示范推广基地,超高产优质丝苗香稻双季亩产突破1400公斤,再创新高。

我国粮食产量已连续多年保持在高平台上,越往前走难度越大。如何突破?加大良种、良机、良法推广力度,在精耕细作上下功夫,进一步把粮食单产和品质提上去。聚焦关键要素,农业新质生产力加快向粮食生产领域汇聚。

良种“芯片”更加“硬核”。

在河南,省农业良种联合攻关项目已经开展两年多。高产、稳产、耐密、高抗的新品种,为玉米的大面积单产提升提供有力支撑。今年6月,135个小麦新品种通过国家审定。“这些品种突出表现为高产优质、抗逆抗病等性状,部分可适应一些轻中度盐碱耕地种植,能够有力支撑大面积单产提升和产业提质增效。”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有关负责人说。

农机装备“引擎”强劲。

秋收前夕,山东省夏津县田庄村的农机手吕兆雪把用了9年的“老铁牛”换成了新款280马力雷沃玉米收割机,“新车马力大、轮胎宽,下雨天照样下地干活,一天能收100多亩。”放眼全国,从580马力青饲料收获机、大方捆打捆机等批量生产,到多款6—15度丘陵山地拖拉机在多地实现量产应用,再到山地玉米收获机、梯田水稻收获机、自走式旋耕机等产品基本熟化,我国农机装备正加快向“大中小型兼备、绿色高效智能一体”迈进。

农艺助力均衡增产。

“我们大面积应用密植精准调控高产栽培技术,专家和农技人员手把手开展技术指导,实现了百亩破800公斤、万亩测产达700公斤的单产。”河北省邢台市南和区金沙河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基地负责人王豪楠说。数据显示,今年单产提升对增产的贡献达八成以上。农业农村部科学技术司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发布了150个农业主导品种、150项主推技术和10项重大引领性技术,其中大豆、玉米、小麦、油菜等作物品种及单产提升技术占40%以上。

“强化农业科技支撑,实现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与适宜性技术推广,为粮食生产拓展了可能性边界。”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产业经济研究室主任钟钰说。

让丰收变增收,为粮食生产增动能添活力

山东省嘉祥县金屯镇,丰地家庭农场的富硒大米从田里走上“云端”。“我们种的是优质香稻,价格是普通大米的3倍。”家庭农场主张春杰说。在金屯镇卢楼村,今年新安装了大米加工和电商直播设备,带动40多名村民增收。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适度规模经营显优势——

在湖南省宁乡市金洲镇箭楼村,宁乡圆湖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今年为周边农户管理了1万多亩稻田,还通过烘干收储、订单、品牌化等方式拓宽了稻谷销路。55.1万家种粮合作社、174.9万个种粮家庭农场、109.4万个经营主体开展社会化服务……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着广大小农户多种粮、种好粮。

“健全便捷高效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需要培育更多集成现代生产要素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为小农户衔接现代农业提供服务支撑保障。”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芦千文说。

大田里的“含绿量”,有力提升粮食生产含金量——

在四川省旺苍县,秋收后的田地已长出一垄垄油菜。今年全县继续鼓励稻油轮作,利用冬闲田种植油菜,秸秆翻压还田。“提前育肥来年的耕地,收上来的菜籽也能卖钱。”旺苍县大德镇星火村种植户吴延刚说。当前,各地加快转变农业绿色发展方式,筑牢粮食生产的生态底色,让种粮增收更可持续。

“大粮仓”变身“大厨房”,增强粮食全产业链韧性——

在黑龙江省宝清县,万里润达生物科技公司向农户敞开收购玉米。公司总经理唐志富介绍,通过精深加工,玉米能变成食用酒精、赖氨酸、高蛋白饲料等多种产品,年产值达60亿元。2023年,我国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超过9万家、全行业营收达20.3万亿元,对于延长粮食产业链价值链、提高产业韧性和市场竞争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春发其华,秋收其实。新征程上,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有信心、有底气坚决扛稳粮食安全这个重任,以高基点为新起点,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 人民日报 》( 2024年12月14日 03 版)

【责任编辑:贾方】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