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武昌区中山路小学师生悼念黄旭华院士。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许旷 通讯员 王琰 摄)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许旷 涂家骏
斯人已逝,风范长存。
2月6日晚,“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我国第一代核潜艇工程总设计师黄旭华因病在汉去世。连日来,亲朋好友、广大网友等社会各界以各种方式深切缅怀,致敬黄老。
相守69年的妻子久久凝视不舍离去
2月8日,武汉张之洞路,中国船舶集团第七一九研究所在总体楼设立吊唁现场。
步入大厅,黄旭华院士的遗像摆放在鲜花翠柏间,鲜花和绿植特别摆放成潜艇造型,“潜艇”顶部插着一面五星红旗,仿若在海中破浪前行。挽联“卅载呕心研潜艇,深海蛟龙惊世界;一生矢志卫海疆,大国重器铸功勋”是黄老一生的写照。
上午10时许,妻子李世英前来告别黄旭华。她取下帽子,一遍遍整理好头发,三鞠躬后,向相伴69年的爱人献上白色菊花。
“您看,我们专门把这个花做成了潜艇和海浪的造型。”工作人员介绍。李世英眼含热泪,轻声说道:“他一定喜欢,他一定会满意的。”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吊唁现场,在《送别》的旋律中,李世英久久凝视着爱人的照片,默默擦泪,不舍离去。
黄旭华与李世英于1956年喜结连理,至今相知相守69年。黄旭华投身核潜艇研制的几十年间,两人聚少离多,李世英用柔弱的肩膀扛起了家里的大事小情。
李世英曾说:“我理解他的工作性质。党派他去哪里,他就需要去哪里,这是我们应尽的义务。”
“努力成为顶天立地中国好少年”
“传承功勋梦想,成就顶天立地中国好少年!”“黄爷爷,我们永远怀念您!”一大早,一群小学生来到吊唁现场,献上一枝枝白菊并插上卡片,他们来自武汉市武昌区中山路小学。
作为全国唯一一所黄旭华院士科技教育中心,中山路小学一直受到黄旭华的关心和帮助。2024年3月,黄旭华为孩子们题词:“祝中山路小学科技原创启蒙教育,成就顶天立地中国好少年。”
中心成立两年多来,该校连续开展了五期开学第一课,让孩子们和一线国防科研工作者面对面。中山路小学德育副校长柳丽说:“这在孩子们心中种下了一颗科技报国的种子。我们将继续传承功勋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不断通过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实践,保护好孩子们的好奇心、求知欲,五育并举,不辜负黄院士对学校的关爱与期待。”
“我要以黄爷爷为榜样,好好学习、不懈奋斗,努力成为顶天立地中国好少年。”中山路小学紫都一分校六(2)班学生张左兮说。
连日来,湖北日报连续推出《祖国不会忘记!总书记与黄旭华的三次握手》等多篇报道,在湖北日报客户端、湖北日报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发布后,引发强烈反响,不少网友深情留言。
网友“自由诗”留言:“用青春潜入山河,把光辉融进祖国,祖国的山知道你,江河知道你,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你!”
网友“听枫者(江)”留言:“共和国脊梁、民族的骄傲、国人的楷模、永远的英雄!黄老精神永恒,永远的丰碑!”
网友“范老师189”留言:“黄旭华埋头苦干的人生,正是中国核潜艇人不懈奋斗的缩影,他们是骑鲸蹈海的无名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