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 (通讯员 姜泰阳)强制执行,是人民群众兑现胜诉权益的保障,也是维护司法公平正义的最终关口。如何用好强制措施,维护法律尊严,是执行干警的必修课,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武汉市江岸区法院执行局“强制执行”路上的故事。
雷霆出击:智破藏车困局
“法官,我们打听到被执行人那辆车了,车就在外省的一个工业园里面!”一天下午,申请人王某急匆匆地给执行员张剑打电话。
这是一起追偿权纠纷案。被执行人王某向申请人贷款买车,并将车辆作为抵押。无视多次催缴,王某始终不按期偿还贷款,申请人将王某诉至法院并在判决生效后申请强制执行。
经查,被执行人名下仅有案涉汽车可供执行,但人与车辆都行踪不定,案件执行一度陷入僵局。这时的一通电话让执行工作有了曙光,一行人马上动身,在夜色中驱车前往王某车辆所在的某工业园。
到达现场后,张剑却发现,制定的强制拖车方案行不通。工业园停车场道路狭窄逼仄,停满了废旧汽车,拖车根本无法进入。
张剑找到停车场负责人告知来意,希望其能通知车主配合法院扣押工作,没承想停车场负责人态度强硬:“车在这,但我没钥匙,也不认识车主!”
张剑立即研判形势,一方面安排法警维持秩序,另一方面组织干警搜查车辆。搜查中,张剑发现车门并没有锁,根据经验他判断,“东躲西藏”的被执行人,往往会将车钥匙放在汽车某个角落,方便随时“隔空遥控”找人帮忙转移车辆。果然,在汽车的脚垫下摸到了藏起来的车钥匙。
拿到车钥匙后,张剑立刻安排车辆初检、补充汽油,随后有序开往返程之路,妥善将扣回的车辆放置指定停车场。至此,扣押行动圆满完成。
刚柔并济:巧解腾房难题
一天清晨,执行员李野突然接到了被执行人张某的电话。电话那头,张某语气犹豫,似乎有话要说。
原来,被执行人张某因长期欠款逾期,法院依法拍卖其房屋并完成过户。然而,面对多次催促,张某一家却始终拒绝搬离。就在强制腾退准备工作就绪时,这通电话让案件执行有了新方向。
不同于以往的强硬态度,这一次,张某终于“吐露心声”:自己做生意出现问题,为了资金周转将房产抵押,无法还钱导致房屋被拍卖,都是此前生意往来中自己的冲动和急躁造成的。面对家人的斥责,自己虽懊悔不已但又要强撑面子,试图抗拒执行。
了解情况后,李野决定暂缓强制腾退工作,选择上门与张某及其家人“面对面”沟通,耐心向其释法说理,详细讲解拒不履行的法律后果。
在推心置腹的劝导下,张某放下心理包袱,家人也意识到配合法院执行的义务,主动联系搬家公司,在宽限期内完成了房屋腾退。
看着张某一家有序搬离,李野感慨道:“新形势下群众涉法需求更加多元,只有执行理念、方式紧跟时代,巧做善成、因案施策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铁腕柔情:夜破“老赖”拒执
深夜11点,警车的红蓝灯光划破寂静。执行局陶健带着被执行人驶向医院,这是当晚送拘体检的最后一站。
这起涉民生案件的被执行人李某长期逃避履行义务,甚至拒不报告财产。陶健通过多方调查,终于锁定其住所。
经过连续三天的蹲守,终于在深夜将李某带回法院。面对繁复的送拘手续,李某不仅没有丝毫悔意,反而扬扬得意,心里暗自想着法官肯定会因为天色已晚而放弃,放他一马。
“执行工作没有‘下班时间’。”陶健当机立断,直接押送被执行人前往医院体检。
繁星点点,长夜漫漫,当拘留所的大门缓缓打开时,被执行人终于慌了神,连连恳求,希望再给自己一次机会。
考虑到案件涉及民生权益,陶健并未简单“一拘了之”。在了解李某的具体想法后,第二天一早,他联系了申请执行人,协商调解方案,最终促成双方和解,李某通过家人当场支付了部分款项。
“法律不是儿戏,逃避只会让问题更复杂。”考虑到李某的悔过态度,为推动矛盾实质性化解,陶健对被执行人李某提前解除了拘留措施,并进行了严厉的批评教育。
“法官,是我错了,后面我一定按约定时间还款。”李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保证今后一定积极配合执行工作、履行自己的义务。
骄阳下的暴晒,寒冬里的蹲守,无数个星夜兼程,都是执行路上的常态。在法治的征途上,执行干警们以无私的奉献和坚韧的意志,铸就了守护公平正义“最后一公里”的坚固盾牌。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