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通讯员 姜泰阳
母亲去世,年逾六十岁的三兄弟却因遗产分割闹上武汉市江岸区法院西马法庭,三人态度强硬、各执己见、争吵不断,甚至几度差点儿大打出手,被法警制止后愤而离席,庭审也被迫中断。
“现在休庭。”随着法槌声响,剑拔弩张的法庭终于安静下来,西马法庭的承办法官余文婷陷入了沉思。
“亲兄弟明算账,但往往账‘算清楚了’,感情却‘算没了’。”常年办理继承纠纷的余文婷深知,审的是财产,理的是家事。
“这起纠纷,难的不是厘清‘经济账’‘法律账’,而是‘亲情账’。如果直接判决,无法根本解决兄弟间的矛盾,要解开的是他们的心结。”
休庭后,余文婷安排书记员将三人暂时隔开,分别与他们谈心,“不打断、不评判、不说服”的倾听让三人情绪得以释放。
原来,作为原告的老三之所以着急起诉要求继承母亲遗产,是因为家人身患疾病,急需钱手术治疗;同时自己相对也比较困难,希望可以多分一些。而作为被告的老大觉得,母亲在世时,一直是自己在照顾,付出更多,但却总是与家里有矛盾的老三得到更多偏爱,心里过不去这个坎儿。兄弟三人多次私下沟通遗产分配都是不欢而散,每次见面就是矛盾激化的开始,导致怨气越积越深,直至“闹”到法院。
华灯初上,冷静过后的三兄弟在余文婷的引导下,面对面坐在了温馨的家事调解室中,三人放松了心情,也没有了庭审时的针锋相对,一场“晚间谈心”也开始了。
“老人最希望也最挂念的就是家人和睦,财产再重要,也无法与血浓于水的亲情相比,别为了钱而失去最宝贵的亲情。”
在这一场调解中,余文婷真切地感到前期分开谈心的工作“奏了效”,三兄弟对法官信任度明显上升,都认真而安静地倾听着自己的建议和劝导。
余文婷一面讲解关于遗产继承的法律规定,一面对三人进行心理疏导和情感沟通,引导他们站在对方的角度,从家庭情感、社会道德等角度,消除误会和隔阂,增进理解和信任。
经过三个小时的深入谈心,老二率先表态,自己的份额能够得到保障就可以。原本上午还争得面红耳赤的老大和老三,也渐渐理解了对方的想法。最终达成一致意见,在老大多分10万元的基础上,三兄弟平均分配母亲遗产。
送三兄弟离开法庭,余文婷下班已是九点多,想着事情有了一个圆满的结果,余文婷当晚安心地睡了一个好觉。
第二天一早,正在办公室忙碌的余文婷,突然接到了老大的电话:“余法官,我们现在在西马法庭的调解室,请你务必出来见一见我们。”电话挂断后,余文婷心中咯噔一下,难道是三兄弟反悔了?于是,赶紧放下手头的工作来到调解室。
“怎么一大早你们都来了?是对调解协议有什么疑问吗?”看见兄弟三人坐在调解室的长桌前,余文婷问道。
老大赶忙解释,“余法官,您别误会,我们三兄弟对调解方案没有意见。今天早上我们已经一起去银行把钱都取出来了,老三可以拿去给弟媳妇看病了。今天就是想来再当面感谢一下,感谢您为我们做的工作!”
“是的,感谢法官听我们‘唠叨’了那么久,再见你还真有点不好意思。”老三也附和着。
看着三人相似的脸庞和笑容,余文婷感到血浓于水的亲情弥足珍贵,从事家事审判,不仅要做公平正义的守护者,更要做亲情的修复师。
“多为当事人考虑一点,多想一些办法,只要用心,总能找到化解矛盾的钥匙。”余文婷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