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 左乙辰 通讯员 陈佳、陈帅)“心里装着别人,日子才过得踏实。”翻开石定清的日记本,密密麻麻记录着志愿服务的点滴:1月16日为优秀文明好学生授奖、2月20日参加走家串户慰问特困家庭活动、4月6至8日参加社区组织的创文、创卫活动,主要内容为捡垃圾……
桩桩平常事、件件暖人心。他牵头成立“学雷锋小组”,带动邻里互助奉献;组建“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助力城市文明建设,用十八载志愿服务,书写“老有所为”的人生答卷。
一颗红心永向党
石定清的奉献情结,源于军旅生涯的千锤百炼。
1968年12月,年满18岁的石定清报名参军,被送往北京某炮兵部队服役。
在部队,石定清刻苦训练军事本领,处处带头争先,在一次战备训练中头部和双耳受伤,左耳耳膜被震穿孔。由于其表现出色,被上级任命为班长。两年后,他在部队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
1974年退役后,他进入大冶有色公司,从基层工人到国企干部,始终保持着“能吃苦、能吃亏,干好事、干实事”的作风,多次被评为“优秀党务工作者”。
2002年,为了减轻单位负担,石定清响应单位政策,主动辞去领导岗位,将机会让给年轻人。
退休后,石定清的时间渐渐充盈起来,部队里的“学雷锋”传统在脑海中不断浮现。
“社区是与居民直接打交道的基层组织,正需要有人去奉献力量、传递温暖。”他思索着,暗暗下定决心,“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应该为群众做点事!”
2007年3月,石定清牵头成立“学雷锋小组”,带动周边居民开展帮扶助困、值勤劳动等义务活动,上门看望孤寡老人、为特殊困难居民排忧解难,积极响应群众诉求。
此后,他们将互助奉献精神一直发扬至今,从“一人红”逐渐延伸至“一片红”,这一干,就是十八年。
一面旗帜聚人心
褪去的是军装颜色,不变的是为民初心。2018年,为助力城市文明建设,石定清再次牵头组建了首支“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又亮出一面红色的旗帜。
当时,有人质疑:“一帮老头能干啥?”
“军人的纪律性就是我们的优势!”石定清带领队员制定排班表,走上街头清理“牛皮癣”、劝导交通违规行为、调解邻里纠纷,以军人特有的执行力,将理念化为行动。
自“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组建以来,他带领队友们积极参与城市文明建设,参加理论宣讲、治安巡逻、文明劝导、扶贫帮困、爱心捐款等各类志愿服务活动,赢得了尊重,收获了掌声。
最触动他的是,那些不经意的温情瞬间。有一年深秋,一名患有阿尔茨海默病的老人在小区附近徘徊。石定清硬是在周边上百家店面挨家挨户打听了4个小时,才联系上老人的女儿。
此后,受帮助的老人女儿凡是见到他,都要好好地感谢一番。“正是这些懂得感恩的人,让我保持着做好事的热忱。”石定清说。
邻居因过道摆放鞋柜争吵三年,他上门调解,用自己的故事劝得双方和解;小区更换门禁系统,他担心居民不便,每晚摸黑上门送卡。社区工作人员说:“在石师傅眼里都是‘小事’,可这些‘小事’却温暖了千万家。”
一曲奉献映夕阳
退休后的石定清,比在职时更忙。他的身份多了起来:文明监督员、理论宣讲员、邻里调解员……在他看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不容易,要把城市管好,让老百姓的日子更舒心。
1月23日,石定清在乘坐公交去往黄石铁山的路上,一名50多岁的女乘客突发晕倒在地。
“司机师傅不要怕!我是退役军人,也是大冶市的志愿者。”见司机及乘客有迟疑,他当即掏出手机录像,高声解释道:“我来为你证明,老人家摔倒和行车安全无关!”
随后,在石定清的组织下,司机和乘客们合力将伤者送到医院,直到民警处理完现场才离开。
“当时要是没人站出来维持现场,可能会耽搁那位阿姨的抢救。”公交司机连声道谢。
有人劝他歇歇,他摸了摸左耳,憨厚一笑:“年轻时保家卫国,老了服务邻里,都是本分。”
这种“本分”让他对荣誉格外淡然。相关部门上门慰问,他多次婉拒:“名额该给更需要的人!”面对镜头,他总往后躲:“多拍拍年轻人,他们才是社会的脊梁。”
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只有细水长流的坚守。这位银发老兵用18年的行动证明:敬业奉献不是青春的专利,而是生命的本色。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