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合肥2月26日电 (记者 张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科研团队近日研发出一种生物质制备高性能硬碳负极材料新技术,这项以“竹材变金”为核心的创新技术具有稳定运行、成本低等特性。
图为生物质竹子制成的钠电池硬碳负极材料。中新网记者张俊 摄
在实验室中,成捆毛竹经过粉碎、预碳化、高温碳化等工序,最终蜕变为黝黑的硬碳粉末。项目科研成果转发负责人胥李志介绍,团队创新性地选择竹子等生物质原料。“每吨竹材经处理后价值提升近十倍,而我国现有竹林面积超700万公顷,这为规模化生产提供了天然资源库。”相较于当前主流的锂电池,新技术制备的钠电池在-30℃环境下仍能保持80%以上容量。
科研团队在实验室内检查制成的材料样本。中新网记者张俊 摄
实验室数据显示,搭载该材料的钠电池在针刺、过充等极端测试中未出现热失控现象,安全性能较锂电池提升显著。胥李志表示,钠元素在海水中的储量巨大,配合竹材的快速再生特性,使该技术兼具资源可持续与生态友好双重优势。
目前,研究团队已完成从实验室克级样品到百公斤级产线的研究。据测算,采用新工艺的钠电池负极材料成本将大大降低。胥李志表示,团队正加速推进技术迭代,未来除替代铅酸电池的传统领域外,可应用在大型储能电站、船舶动力系统乃至家庭储能场景。(完)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