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 通讯员肖杰、周智、王伟光
从“深山老林”到“世外桃源”在湖北省黄冈市麻城市的五脑山林场深处,藏着一个名为虎形地村的小村庄。
这里曾是产业薄弱的偏远山村,如今却因“旅游+”战略的落地,蜕变为集生态观光、文化体验、产业融合于一体的乡村振兴样板。初春,笔者走进虎型地村,探寻其从“靠山吃山”到“靠山富山”的振兴密码。
图为五脑山新建游客接待中心 摄影 余涛
五脑山林场,总面积约24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95%,是一个以四季赏花(春茶花、夏紫薇、秋菊花、冬茶梅)、文化体验和户外拓展为主要特色的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虎形地村是五脑山林场唯一行政村,谈及它的的振兴密码,“红、绿、金”三色交织的产业链跃然眼前。
红色杜鹃:从“野花”到“钱景”
作为麻城“人间四月天,麻城看杜鹃”品牌的核心承载地之一,虎形地村依托五脑山万亩野生杜鹃资源,打造低山杜鹃园“花海经济”。
低山杜鹃园位于公园北部以高山为中心的大片低海拔区域。该区域马尾松林下映山红集中连片面积达万亩,花期为3月中下旬,比龟峰山杜鹃花花期早20-25天,延长了麻城杜鹃旅游时间达一个月。在环杜鹃园沿途,还建设了天鹅湖、碧水潭、水帘洞、十八拐、花果山等20个新景点。
图为在五脑山举办的麻城茶花文化旅游季暨“庆三八”健康徒步赛现场。(摄影 周智)
每年4月,漫山红遍的杜鹃吸引数十万游客,带动周边农家乐、民宿、摄影基地等业态蓬勃发展。不少村民将闲置农房改造成“杜鹃小院”民宿集群,户均年增收超5万元。
更令人瞩目的是,村里创新“花海+红色教育”模式,将杜鹃花海与黄麻起义红色遗址串联,开发“重走红军路”研学路线,让游客在赏花中感悟红色精神。
绿色茶旅:从“荒山”到“金山”
五脑山茶花大观园是虎形地村的另一张名片。有华中地区最大的山茶花观赏园,面积近5000亩,品种达620余种。万株佛鼎茶单株年开花量过万,被誉为“华中茶花第一园”。
近年来,村集体通过土地流转,将2000余亩荒山改造成观光茶园,融入茶花大观园,引入“茶花+文创”模式,开发茶花精油、茶花糕点等衍生品。2024年茶花文化旅游节期间,仅直播带货便销售茶油、茶叶等农产品超200万元。
图为五脑山首届森林音乐节现场。(摄影 周智)
同时,五脑山油茶种植面积达16000亩,是湖北省油茶种植面积最大的国有林场,既是国家油茶良种基地,还建有全省油茶育苗定点苗圃,大别山油茶产业研究院也建在该场。基地研发出的鄂油系列品种具有抗病性强、耐贫瘠、果仁出油率高、结果大小年差别小等优良特点。
“新品种种仁含油率均在56%以上,平均亩产茶油达50公斤,最高达71.8公斤。”近年来基地年累计为我省及周边地区油茶种苗培育户提供油茶良种穗条2000多万条,能嫁接培育优质油茶良种苗木6000万株。直接带动200余户茶农年均增收2万元,让“鄂林油茶”香飘全国。
金色菊花:从“打散工”到“产业链”
作为全国三大菊花基地的核心区,虎形地村将菊花产业做到极致。与五脑山林场共建的“花之梦”菊花园,不仅成为秋季旅游爆点,更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推广脱毒菊苗种植,亩均增产50%,让贫困户以土地、资金入股,实现“一地生三金”(租金、股金、薪金)。
该村结合村级实际情况,依托现有资源,因地制宜,大力发展荷花、菊花、油茶等特色优势产业,带动村民增收致富。打造以“康养”为主题,文旅融合为特色的 “农业+健康+旅游”复合产业链模式,依托五脑山景区资源辐射带动改善村湾环境,借助游客资源成为新引擎;大力推动农旅产业融合发展,实现乡村振兴;成立专业合作社整合土地、资金资源,拓展农业多功能服务,助推产业发展;尊重村民意愿,鼓励村民回乡投资建设或创业就业,实现可持续共赢。
鸟瞰虎形地水库。(摄影 柳斌)
最终形成“景区带动 +企业联动+合作社推动+农户行动 ”发展模式,达到“农业+”旅游、综合配套、美丽乡村等功能体系为一体的荷香菊花康养旅居示范村。
过去村民丁广林曾因家庭贫困难以维生,如今在菊花园务工年收入超3万元,日子越过越红火。
美丽乡村:宜居宜游“内外兼修”
近年来,五脑山林场虎形地村坚持“建设幸福和谐虎形地”发展理念,加快推进“生态人居、生态环境、生态经济、生态文化”四大工程建设,致力建设虎形地村特色种植业、特色养殖业、旅游观光业和农产品加工业,抓好李家洼、高塘埂等美丽乡村示范村庄建设,做到以点带面、稳步推进,建成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生态文化特色乡村,打造宜居、宜游美丽乡村,更好实现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图为虎形地村一角。(摄影 周智)
人居环境向“美”而行。该村“两委”坚持党建引领,依托地理优势,规划编制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图。围绕虎形地水库扩修公路10公里、新建荷花园园区彩色步道1.5公里;建设荷花观光采摘园150亩,长廊20米,景观亭4座;新建菊花园广场2000平方米,公共厕所7座;村庄及道路绿化2500平方米,栽植茶花、石楠、银杏、凤尾花、月季花、菊花等;建根雕文化展览馆1个......让村民有“里子”更有“面子”。
图为虎形地村李家洼组红星驿站 。(摄影 周智)
同时,该村组织党员干部、村民开展“清洁家园”行动,清理河道、道路及房前屋后卫生死角,并通过垃圾分类宣传激发村民自治意识,形成“长期清洁”机制。引入“村民积分制”,将环境整治纳入村规民约。积极探索“生态修复+旅游”“环境整治+文旅”等模式,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带领村民吃上旅游饭,走上致富路。
美丽乡村的“无限可能”。从“空心村”到“网红村”,虎形地村的故事印证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深刻内涵。通过“旅游+”战略,这里实现了生态价值、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的多元转化,更探索出一条“党建引领、产业筑基、文化铸魂、人才聚力”的乡村振兴路径。
正如村口石碑上所刻:“山还是那座山,却不再是屏障;人还是那些人,却有了新梦想。”未来,这座大别山深处的小村庄,将继续书写新时代的“山乡巨变”。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