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湖北新闻 > 黄石新闻 > 滚动播报

“寻根华夏青铜文化”,大冶市尹家湖中学思政课走出新路径

发布时间:2025年03月21日21:42 来源: 荆楚网 ​

2.jpg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 程峥、肖杰)3月18日,大冶市尹家湖中学的50余名师生踏入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博物馆,用脚步丈量历史,在实践中解码千年文明,于遗址遗迹与文物实证间探寻中华文明的根脉与精神力量。

活动开场,学生们走进博物馆,近距离端详古代矿井、炼炉模型。锈迹斑斑的铜斧、陶制风管、木质辘轳等文物,在博物馆讲解员的解说下,揭开了商周时期青铜矿冶技术的神秘面纱。

“这些矿井深达数十米,古人仅凭石器、木器就能完成地下开采,还设计出科学的通风和支护结构,太令人震撼了!”八年级学生张曦在笔记本上写道,AR 技术复原的古代采矿场景,让我们直观领略了青铜冶炼从探矿、开采到熔铸的全过程智慧。

在博物馆互动体验区,学生们化身“古代工匠”,手持仿制石锤敲击矿石,尝试用传统方法制作青铜器。七年级的石泥凤尝试用木槌开凿模拟矿壁后,不禁感叹:“每一件青铜器背后,都是无数匠人用血汗甚至生命铸就的。这种精益求精、不畏艰难的精神,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1.jpg

在专题思政课堂上,主讲人苟翠萍老师结合地理学科知识,着重介绍了铜草花。她说:“铜草花与铜矿共生,古人以‘草色识矿’的智慧,开启了青铜冶铸的传奇。”

总结分享会上,学生们围绕“传统工艺如何与现代科技融合”“守正与创新的边界”等议题展开激烈辩论。八年级的程米澜发言称:“青铜文明告诉我们,中华文化从不因循守旧。正如古人用创新技术铸造青铜器,今天的我们也要用新思维激活传统。”

离馆前,学生们将亲手制作的“青铜文明传承卡”贴在博物馆留言墙上,卡片上满是对传统文化的思考与承诺。

“寻根华夏青铜文化不仅是一次文化之旅,更是一堂行走的思政课。”该校副校长王国平总结道,这种沉浸式体验,比课本更生动地诠释了“工匠精神”,它不仅是对技艺的追求,更是对文明的敬畏与传承。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让青少年在历史坐标中找准自己的责任—— 既要做文明的守护者,更要成为创新的开拓者。

【责任编辑:吕鉴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