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 吴克艳、晏妮)“没想到呀,恢复得真快!”看着母亲能稳稳地走下床,陈婆婆的家人激动得直抹眼泪。
3月30日下午,陈婆婆正照料老伴,突然感觉眼前天旋地转,冷汗浸透衣衫,下一秒便重重倒地。家属火速将其送往孝感市中心医院。检查结果令人窒息——左肺动脉主干及分支被血栓完全堵塞。就像家里水管被泥巴堵住,肺根本无法工作。心电图和彩超显示心脏节律紊乱、部分心肌损伤,生命体征急剧恶化。
接到紧急通知,RICU主任胡小飞迅速召集多科室专家会诊,决定立刻手术。
介入科医生率先“冲锋”,他们小心翼翼地将导管顺着血管,一点点送到肺动脉的血栓处。这根小小的导管,就是“破局”的关键武器,医生们通过导管,将大块的血栓捣碎,并用抽吸导管把碎掉的血栓吸出来。同时注入溶栓药物,瓦解顽固小血栓。
心内科医生紧接着行冠脉造影术,结果显示无大碍。他们时刻盯着陈婆婆的心脏指标,警惕着任何可能出现的异常。一旦发现问题,立刻调整治疗方案。呼吸重症团队的医护人员更是在介入手术前后全神贯注,严密监测陈婆婆呼吸情况,确保她顺畅呼吸,平稳渡过危机。
整个治疗过程如精密接力赛,各科室分工明确、配合默契,让陈婆婆身体里的危险信号逐渐减弱,之前高得吓人的心肌肌钙蛋白指标开始明显下降;代表血栓的D-二聚体指标,也从26.77ug/mL 降到了4.16ug/mL ,各项指标逐步恢复正常。
身体逐渐好转的陈婆婆却因抢救恐惧而不愿进食,护士每日查房时便拉着她的手唠家常,安抚她的情绪:“婆婆,您肺里的血栓都被医生‘清理’干净啦。您就安心养病吧,肯定能很快好起来。”
护士们的暖心关怀,让陈婆婆从最初的沉默流泪,到后来主动配合康复训练。一步一步,陈婆婆的身体渐渐有了力气,能自己坐起来、慢慢下床走路。
面对家属的连连道谢,呼吸介入科主任李新军却只是笑着说:“这是我们应该做的,是婆婆自己够坚强。我们还得继续打磨技术,才能给患者更踏实的保障。”
近两年,该院RICU主任胡小飞和他的团队已经成功救治11例高危肺栓塞患者,其中3位更是命悬一线的危重患者。
生死一线到康复出院,这8天是陈婆婆与死神博弈的历程,更是孝感市中心医院全体医护人员坚守生命的见证。医护人员手中的导管,是救命工具,也是传递希望的纽带,他们用精准判断与温暖关怀,为患者筑牢生命防线,让患者平稳的呼吸、有力的心跳成为衡量成功的标尺。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