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 陈向东)5 月 6 日清晨,蛙声阵阵,周红胜如往常一样,来到小龙虾养殖户乔昌锦的虾田。手机突然响起,朋友发来祝贺信息:“恭喜你!真是田间地头忙,喜从天上来。”
原来,不久前,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发布通知,向社会择优推介30个水产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典型。大冶市陈贵镇水产服务中心主任周红胜脱颖而出,成为湖北省唯一入选者!
还没来得及细细品味这份喜悦,他已卷起裤脚,踏入水田。随手捞出一只死虾,端详后,他立刻做出“诊断”:“是养殖密度过大造成的。最近气温升高,记得虾田要及时换水,投喂要适量……”
随着小龙虾大量上市,周红胜也进入了最忙碌的时节。他隔三岔五就在虾田里穿梭,仔细观察水质、虾草,以及虾的色泽和个头。只要有他在虾田,养殖户们心里就格外踏实。
回顾 2016 年那个寒冷的冬天,周红胜开始推广稻虾共作模式,困难重重。
面对群众的疑虑,他选择在傍晚挨家挨户走访,一次次召开群众会,耐心地给大家算经济账、生态账。终于,他用真诚和专业打消了群众的顾虑,“第一个吃螃蟹”的养殖户出现了,水田流转也顺利推进,稻虾产业就此生根发芽。
经过多年的精心培育,陈贵镇的稻虾产业从无到有、由小变大、由大变优。如今,全镇稻虾共作面积已达 1.68 万亩,聚集了 40 余家养殖户,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柱。
但周红胜并未满足于此。他深知,单一的稻虾养殖模式并非水产发展的终点。为了让稻田产出更多的“致富果”,无数个夜晚,他辗转反侧,思索着产业升级的新路径。在他的努力下,陈贵镇水产业逐渐从“一虾独大”迈向“多业并进”。“稻 - 虾 - 渔”“稻 - 虾 - 鳖”“稻 - 虾 - 蟹”“稻 - 虾 - 鳝”等新模式、新品种、新技术不断涌现,让越来越多的群众鼓起了“钱袋子”。
作为水产技术推广者,周红胜的角色是多重的。身为大冶市农业科技特派员,他每隔半个月就会走访 40 家养殖户,一年中平均有 200 天奔波在田间地头。通过“理论课堂 + 田间课堂”的模式,他主导的稻田“七钱虾”种养关键技术攻关取得显著成效,实现 10 个稻虾示范基地“七钱虾”占比达 60%以上,小龙虾增产 20%,稻谷增产 15%。
不仅如此,周红胜还积极推动义顺、添受两家公司成立省级专家工作站,助力开展 5 个农业课题的攻关和研究示范,两家企业成功入选 2024 年湖北省企业典型创新案例。
多年来,周红胜收获了众多荣誉,成功当选湖北省渔业科学技术协会理事会理事,先后荣获全国第二届最美农技员、2019 年中华农业神内基金农技推广奖(推广人员)等 18 项国家、省、市级荣誉。每一项荣誉的背后,都是他对水产事业的执着与热爱,是他扎根田间、服务群众的生动写照。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