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讯(记者刘畅、通讯员邓爽、周颖桐)“绝不能让判决书成白条。”今年3月以来,全市两级法院聚焦涉农民工工资、劳动报酬等欠薪案件的执行,一执到底,建立欠薪案件“快车道”。共执行完毕劳动报酬案件400余件,追偿到位2300余万元,帮助550余名劳动者兑现胜诉权益。
“非常感谢你们,这么快帮我们拿回了劳务费。”近日,周师傅带着几位工友来到汉阳区法院,送来一封感谢信,对法院的高效执行表示感谢。
原来,李某雇佣95名农民工在其承包的工地做工,工程完工后,李某一直未支付劳务费。去年底,周师傅等95名农民工将包工头李某、总承包方某建设单位、发包方某村委会诉至汉阳区法院。经审理,法院判决李某向95名农民工支付劳务费合计730余万元,其他两方被告承担先行清偿责任。
判决生效后,三被告未按照生效判决指定期限履行义务,95名农民工遂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经网络查询,三被告名下银行账户存款远不够偿还劳务费。
经多方走访调查,法官了解到一条线索,多年前城中村改造时,该村委会依据政策规定,曾将属于村集体经济的财产划转到某产业集团公司。“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当时接受了村委会财产的公司应对村委会的付款义务承担连带责任。”法官介绍。执行法官每隔一两天就询问公司筹款情况,督促其尽快履行法定义务。10天后,该公司一次性付清730余万元,农民工们陆续领到劳务费。
一年前,吴某雇佣赵某在其经营小店工作。近期,因经营不善,店子停业关门,拖欠赵某的3万元工资却一直未支付。赵某诉至经开区法院。法院支持了赵某的诉求。案件进入执行阶段后,执行法官多次联系被执行人,但吴某的手机一直处于关机状态,户籍地住址也长期无人居住。
执行法官继续深入调查,发现吴某手机号关联的微信朋友圈近期频繁发布某大型房地产中介机构工作动态、房产促销信息等,初步判定其可能在该机构任职。但该机构在本市网点众多,吴某究竟在哪一家任职呢?
考虑到中介机构一般主推的都是周边楼盘客源,执行法官再次研究其朋友圈发布的信息,锁定了其可能就职的几家网点。经过走访调查,最终确定吴某工作的具体地址。通过连续两天的蹲守,执行法官终于找到吴某,并将其拘传回法院。
经仔细检查,法官发现吴某手机系“一机双卡”,其中一张卡登记在自己名下,另一张卡登记在朋友名下。为逃避法院追查,他还借用该朋友的身份证绑定了一个微信号,该微信号账单显示,近三个月,吴某资金往来超十万元。
随即,执行法官向吴某发出《预拘留通知书》,告知其拒不履行法定义务、虚假申报财产等行为,已符合司法拘留条件,若再不履行,法院将依法对其采取司法拘留措施。目前,款项已全部支付到位。
“我们多跑一趟腿,群众就少走一里弯路。”武汉中级人民法院执行庭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在“荆楚雷霆2025武汉行动”中持续深化和创新执行举措,提升执行干警能力,以规范高效执行提升群众法治获得感。”武汉中院相关负责人说。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