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 石素君、黄大林)“现在给娃子捏捏小手就能退烧,比去镇医院方便多了!”近日,大冶市殷祖镇赤山村卫生室里,段辛江医生一边给哭闹的孩童做小儿推拿,一边向家长介绍中医技术。乡村卫生室如今能熟练玩转艾灸、刮痧等“巧活儿”,得益于大冶市卫生健康局开展的乡村医生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
过去,不少村医对中医药服务心存顾虑:“开方子拿捏不准,更别说摆弄针灸罐了。”针对这一问题,大冶市卫生健康局将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纳入“暖心工程”——大冶市财政拨款、市中医医院组织实施、村医分批轮训,邀请大冶市中医医院专家现场示范教学,并配备15名“线上辅导员”提供实时指导。
培训内容紧密贴合农村常见病防治需求,涵盖火龙罐、温通罐、铜砭刮痧、小儿推拿等6类实用技术。“课程表都是围绕颈肩腰腿痛、慢性病等乡村多发病制定的,特别实用。”罗家桥街道村医柯海霞的笔记本里,详细记录着针对糖尿病的耳穴压豆疗法。
“捏脊要顺着膀胱经,力度得像揉面团般柔中带劲。”在培训现场,专家们蹲在实操台前,手把手指导村医调整手法。
为确保技术“落地生根”,培训项目实施“实操打卡制”,每天强化1至2种手法,每周提供5份案例分析,让村医们在反复练习中打磨技艺。茗山乡彭晚村村医陈润枝为掌握温通罐技术,在家人身上反复实践十余次,如今已成为村民信赖的“疼痛调理专家”。
据悉,近两个月时间,参训村医累计完成1400小时技能训练,提交1000余份基于实际病例的分析报告。
“经过三次温通罐调理,困扰多年的痛经改善了很多,再不用四处求医了。”金湖街道柯庄村38岁的村民王红桂对村卫生室的新疗法赞不绝口。如今,大冶市各村卫生室的中药特色日益凸显,艾灸盒、刮痧板成为标配,拔罐、耳穴贴敷等项目深受群众欢迎。
据统计,今年村卫生室中医药服务量达1.5万人次,同比增长近67%,群众满意度达94%。更让村民安心的是,大冶市中医医院开通了绿色转诊通道,疑难病症可直通专家会诊,真正实现了“小病不出村,大病有保障”。
“一根银针治未病,一束艾草暖民心。”大冶市卫生健康局党组书记、局长曹钟战表示,将推动中医适宜技术纳入医保范畴,让“简、便、验、廉”的疗法惠及更多群众,使村卫生室真正成为百姓健康的守门人。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