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建成支点,区域联动为七大战略“压轴”。
从省内“金三角”协同发力,到省际城市圈携手联动,再到跨区域深度合作,荆楚大地勠力同心、奋楫前行。
汉襄宜“金三角”,这片以武汉、襄阳、宜昌为顶点,江汉平原为腹地合围而成的黄金地带,是湖北推动区域协同发展的主战场。
2024年,湖北GDP突破6万亿元大关。其中,武汉GDP2.1万亿元,襄阳、宜昌同超6000亿元,总量占比约为全省近六成,是湖北区域发展的强大引擎,能级高、贡献大、潜力足。
近年来,武汉、襄阳、宜昌三地基础设施互联、科技创新协同、产业发展共进的态势加速形成。
沿江高铁武宜段启动联调联试,襄荆高铁进入静态验收,宜昌至兴山高铁加速推进……一条条钢铁大动脉,正将武汉、襄阳、宜昌紧密串联,“金三角”1小时高铁通勤圈加速成型,人流、物流、信息流高效流动。
产业协作与科创共兴上,成果同样亮眼。襄阳东津新区,武汉与襄阳共建的长飞光坊工业激光产业基地投产,两地携手为全省激光产业构筑新的产业版图;宜昌借力武汉科教资源,推动“宜荆荆”磷化工、“荆襄宜十”绿色循环电池产业集群崛起……“金三角”协同发展内涵愈发丰富。
强化汉襄宜协同发展,路径清晰、目标明确——
做强“三个中心”,打造全省高质量发展动力源。武汉,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推动武汉都市圈成为全国重要增长极;襄阳,打造中西部发展的区域性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襄十随神城市群协同发展;宜昌,打造联结长江中上游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引领带动宜荆荆恩城市群共同发展。
聚焦“三个增长”,打造互动共进的“汉襄宜”金三角。要以“金三角”协同发展推动全省绿色增长、智慧增长、包容增长。推动流域共治,打造以长江黄金水道为核心的绿色高效集疏运体系。强化科创共兴,加快建设汉襄宜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推进民生共享,打造汉襄宜半小时低空经济圈、1小时高铁圈、3小时高速圈,推进高频服务事项“一网通办、跨市通办”。
构建“三个体系”,推动县域城乡融合发展。构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统筹县乡村三级的公共服务体系与共建共治共享治理体系,培育100个左右县域特色产业集群,推动百强县进位、千亿县扩容。
作为三大城市群“领头雁”,武汉、襄阳、宜昌重任在肩!
武汉将推动科技共兴、产业共链、交通共网、生态共治、服务共享,在“金三角”协同发展上当好龙头。襄阳将加快提升产业层级、经济量级、城市能级,建设名副其实的省域副中心城市,努力成为“金三角”的重要一极和关键支撑。宜昌将以新型工业化为牵引,推动城市能级、发展质效和城市竞争力、区域带动力加快跃升,力争全年GDP增速达7%以上。
汉襄宜“金三角”一体化协同发展,如强劲引擎驱动长江中游城市群阔步前行;县域与镇域经济蓬勃发展、乡村全面振兴,筑牢湖北发展根基。
内部协同激活发展潜能,外部合作突破发展边界。
作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和中部地区崛起两大区域发展战略的交汇枢纽,湖北正将区位优势转化为协同动能,在全国发展大局中彰显“支点担当”。
“运河上的鄂湘赣”“轨道上的长江中游城市群”“科创链上的中三角”“产业链上的都市圈”……湖北着力做实长江中游三省、中部六省战略合作机制,建设长江中游技术创新中心,同题共答、同心同向,整体提升中部发展水平。今年4月,鄂晋赣豫湘五省共同在汉成立中部地区国家高新区G100联盟,建设光电子信息产业、新材料产业、智能传感产业等5家特色产业协同创新中心,为中部崛起提供坚实科创支撑。
从省内“金三角”到全国“大棋盘”,湖北以区域协同绘就高质量发展图景。深度对接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成渝及沿江省市,推动区域合作取得新进展。
提升区域协同力,挺起中部崛起坚实脊梁,湖北持续奋进,砥砺前行!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