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最新播报

大型储罐、高层建筑火灾救援 这两场消防演习科技感拉满

发布时间:2025年06月24日19:12 来源: 央视新闻客户端

今天(24日)上午,由国家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和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主办的“应急使命·2025”演习在我国多地同步举行。

大型储罐灭火 新质救援力破难题

大型储罐火灾爆炸事故救援是公认的世界性救援难题,在“应急使命·2025”演习中,多款我国自主研发的危化领域应急救援装备齐亮相,展示出新质救援能力。

演习模拟国内某大型罐区3号储罐遇极端天气,泛溢的油气遭雷击闪爆,导致临近4号球形储罐顶部受损形成喷射火。由于3号储罐燃烧,大量易燃高温油气集聚发生剧烈闪爆,形成全液面火灾。

关键时刻,耐高温灭火机器人、大跨距举高喷射消防车、多剂联用消防车、大流量拖车炮等装备同时出动。随着指挥部一声令下,“灭火巨无霸”迅速出击——这就是我国自主研发的超大流量远程拖车炮。它像一个超级“灭火喷泉”,每秒能喷出500多升灭火剂,差不多是10桶50升桶装水的量。即使着火点在140米开外,它也能精准把灭火剂喷到火场,快速压制火势。

由于储罐里装的是石油或轻质燃油等易燃易爆物质,用水直接浇不仅灭不了火,反而会让火势借着水流到处蔓延,这款拖车泡里装载喷出的是特殊的泡沫液。

演习专家组成员、新兴际华智能装备技术研究院 关鸿志:拖车炮里是在水中混合特定比例的泡沫液,把水变成细微的颗粒,提高与油料的接触面积,降温更快,同时在燃烧的表面形成泡沫覆盖层,隔绝火焰与空气的接触,加速灭火进程。

这台拖车炮是目前国内危化救援领域灭火流量最大、喷射距离最远的拖车炮。如果烈火袭来,在应急救援人员的遥控下,它还可以瞬间喷出超大面积的泡沫“水幕”,为救援人员阻挡扑面而来的熊熊烈火,形成一道“护身符”。而当泡沫“水幕”变身为泡沫“水柱”,它又可以迅速冲进远处被大火吞噬的储罐,压制住蔓延的火势。

与此同时,在火场的各个角落,我国首款能够在1000摄氏度高温环境中持续工作30分钟以上的耐高温消防机器人,正自如穿越火场,编队抵近着火区域。

储灌火灾中,如果灭火冷却不均匀会导致罐体变形坍塌,带来更大的风险,所以必须保证每个方向都有冷却力量。火场温度高达成百上千摄氏度,救援人员很难接近,此时这个机器人就发挥了极大的优势。

演习比测组组长 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中心 戴其浩:这个机器人可以顶着高温进入下风向区域,进行喷射冷却,使罐体能够得到一致的冷却,防止罐体受热不均,变形坍塌。

演习中,随着大型装备的投入,低空应急救援系统、旋翼侦察无人机、装卸机器人等多种装备也齐上阵,对火场展开侦察。10套大流量远程供水系统火速增援,打通“供水生命线”。随后,经过多方全力扑灭,火势最终得到有效控制。

国家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中原油田队党委书记 王庆银:我们这支队伍和来自全国19支危化救援队伍一起参演参训,也提升了我们队伍和其他的危化救援队伍的协同作战能力,实现人机握手,提升了我们的新质救援能力。

科技感拉满

新装备助力高层建筑火灾扑救

为破解高层建筑火灾扑救过程中疏散救生、登高作业、阻截控火等核心难题,一系列消防领域的新装备、新技术,被引入此次“应急使命·2025”实战化演习当中。

在深圳龙岗区,演习模拟某高层建筑突发火灾,火势迅速蔓延有人员被困。

在消防救援力量抵达现场前,分布在城市多地的无人机群率先从蜂巢基地起飞,不到3分钟即飞抵起火点周围展开外部侦查; 当发现有车辆阻塞消防通道,微型消防站的工作人员无需联系车主,直接操作小巧便捷的移车机器人进入车底,利用多模态感知系统和自主导航算法,提前转移占道车辆,协助救援人员进入火场; 面对楼内浓烟弥漫的环境,这款体态轻盈、动作灵活的四足机器人,也随消防员一起对被困人员展开搜救。

深圳消防救援支队龙华区消防救援大队消防员 许黎明:它全称为四足侦查机器人,主要协助我们消防员在火场进行火情侦查及搜救被困人员。我给它取了一个外号叫“阿蓝”,因为群众都称呼我们消防员“蓝朋友”,所以我就称它为“阿蓝”,是我们消防员忠诚的好伙伴。

可别以为“阿蓝”只会爬爬楼梯,在它身上还搭载有气体检测和红外热成像设备,可代替救援人员深入高温、浓烟等恶劣环境,检测有毒气体,快速寻找火点,定位被困人员并实时回传图像;它的高机动性与稳定的四足结构,也保障它能够轻松翻越30厘米高的障碍,攀爬30度的陡坡。

总台央视记者 曾文甫:在高层建筑火灾救援任务当中,消防人员通常需要携带一定重量的救援物资前往火灾事发地点,而这也给他们的登高作业带来不小的挑战。现在为了应对这样的难题,像我身旁这名消防员手中拿着的这套叫作“外骨骼助力系统”的装备就能发挥重要的作用。

外骨骼助力系统是一款可穿戴的钛合金轻量化装备,它自身的重量只有5公斤,却可帮助穿戴人员负载最多100公斤的物品;通过其液压关节的机械结构,在显著降低穿戴人员负重爬行体力消耗的同时,大大提升物资转运的效率,而且它的续航能力还可达到6个小时。

在营救被困人员的过程中,消防员还借助融合先进材料与技术的新型智能头盔,利用其增强现实和红外成像设备,在黑暗环境下快速搜寻被困人员,并通过单兵综合定位系统,将消防员的实时位置与呼吸器状态等数据及时传递给指挥部,有效解决了以往内攻人员位置不清、情况不明等难题。

在破拆排烟环节,一架四轴破玻无人机携带6枚特制破玻弹从地面腾空而起,短时间内升至百米高空的目标楼层,通过气动装置发射破玻弹,为浓烟弥漫的楼内打开关键的排烟口。

深圳消防救援支队南山大队蛇口站副站长 康芹健:现在我们演习现场展示的一款新装备——破玻灭火无人机,它搭载6枚破玻弹,就是我手上拿到的这款。它最大的两个特点,一个是它可以同时击穿2块厚度达到12毫米的钢化玻璃,同时快速释放里面的新型灭火药剂,达到快速灭火的功能。

据悉,这也是该类型的无人机在国内大型演习中的首次实战应用。

此外,多款无人机灭火系统也亮相此次演习,为高层建筑火灾有效扑救提供了新的手段。

【责任编辑: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