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 万经煌、郑卫东、汪欣怡)7月3日,位于黄石临空经济区·还地桥镇的黄石市金桥铝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一片繁忙。
经过熔铸、挤压、表面处理等工艺环节后,一根根散发着金属光泽的铝型材从生产线上吊装而下。在熔铸车间,除尘设备有序运转。“进行智能化改造后,除尘效率显著提高了,生产能耗也得以进一步降低。”金桥铝业公司总经理戴端荣说道。
智改降耗,除尘节电实现双效提升
在铝材加工企业,环保处理环节向来至关重要,仅这一环节的能耗就占据了企业总能耗的一半以上。原来,企业生产1吨棒材大约需耗电80度,如今,经过智能化改造,耗电量已降至66度,能耗足足降低15%。在熔铸炉进行铝熔铸时,需要对烟气进行收集除尘,通过加装智能传感设施,根据烟气浓度进行智能中控,如此一来,不仅效率更高,还更加节能。
目前,企业除尘设备配套10个除尘室,每个除尘室装有108条除尘袋,总共1080条除尘袋。如果原先除尘袋破损,需要耗费大量时间进行逐个排查,如今,通过智能监测,他们可以迅速找到破损除尘袋进行更换,确保除尘效率。
“在智能化的浪潮下,转型已然成为必由之路。”金桥铝业公司董事长吴亚文指着改造后的生产车间说道。在铝加工行业深度调整的当下,金桥铝业正书写着属于自己的转型故事。面对市场波动与发展挑战,这家有着深厚行业积淀的企业,以绿色化、智能化为锚,踏上转型升级新征程。
破题攻坚,政府赋能破解升级梗阻
金桥铝业的发展轨迹,也折射出铝加工行业的跌宕起伏。其新厂于2011年正式投产,在行业发展的高峰时期,当地曾有8家铝型材企业。然而到了2023年面临市场下行压力,行业需求收缩,不少企业举步维艰,转型成为破局的必然选择。
三年前,大冶市提出铝材行业转型,积极推动铝加工产业向高端化、绿色化方向转型升级。金桥铝业抓住机会,迈出关键一步——从民用材向工业材转变。民用材市场波动大,而工业材供需相对稳定,看似更稳的路,却也暗藏挑战。工业材生产定制性更强、要求更高,叠加设备老旧、管理落后等问题,成本居高不下,但金桥铝业并未退缩,坚定推动转型,寻求生机。
今年年初,该镇负责人带领经信办前往企业调研,精准捕捉企业痛点,为其带来由湖北省科技局牵头的省级科技项目申报这一利好政策。当地详细梳理金桥铝业硬件、软件条件,为企业锚定申报方向,明晰核心优势,让申报起步就踩准产业发展节奏;申请过程中积极帮助企业解决诉求,联系专家对企业进行针对性指导,积极同大冶市科技局对接企业情况,全程跟进进度,加快推进申报流程,助力项目成功申报。
产业焕新,数智工厂激活转型新动能
金桥铝业投资300万元所实施的铝加工行业智能化节能降耗系统集成与工艺创新应用项目,在今年6月被湖北省科技厅、财政厅评为区域协同创新项目。“从申报到审批到位仅仅用了两个月,比预期时间大大缩短,离不开政府给予的支持和帮助。”吴亚文激动地说。
金桥铝业以数字化工厂培育计划为抓手,积极拥抱数智变革,瞄准“降本增效”,持续推进智能化节能降耗系统改造。“项目全部落实完成后,车间生产会从人工管控转变为智能中控,提高生产效率,进一步节能降耗,提升企业竞争力。”金桥铝业公司董事长吴亚文表示。从人工操作到机器协同,风险降低、效率跃升,产品稳定性大幅提升,金桥铝业蹚出了一条绿色低碳与数智融合的转型新路。目前,企业产销两旺,1—6月份销售额已突破1亿元,全年有望突破2.5亿元。
“项目申报不是终点,而是产业升级发展的新起点。”黄石临空经济区·还地桥镇相关负责人介绍,后续政府将持续发力,完善企业服务机制,推动政策落地,确保补贴到位,助力企业降低技改、转型成本,让当地企业在转型后稳得住、发展好,以点带面激活区·镇产业发展活力,书写政企协同、产业升级的精彩篇章。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