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 周嘉妮 )2025年7月,武汉设计工程学院成龙影视传媒学院光影行动“回乡回响”服务队开展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赴乌龙泉街道践行“以光影唤醒乡土记忆,用艺术传递乡音回响”理念。该团队整合多专业力量,通过墙绘创作与新媒体传播相结合的方式,推动专业实践与乡土文化深度融合,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动能,实现乡村发展与青年成长的双向赋能。
墙绘:让乡村墙面“开口说话”
前期调研时期,实践队深入乌龙泉镇新农村程永兴湾开展实地调研,通过走访巷道、访谈村民,系统梳理当地红色党建传承(含退伍军人返乡创业、党员干部推动产业转型等)、特色产业发展(茶园、西瓜种植等)、乡村生活场景等核心元素。结合调研成果,团队聚焦红色党建、退伍军人、乡村振兴、特色产业四大主题,确定“在地化”创作思路,针对村委外墙、巷道民房等不同场景设计差异化方案,经十余版修改完善,形成兼具文化内涵与视觉适配性的墙绘方案,确保艺术表达与乡土脉络深度契合。
墙绘创作期间,队员克服高温、蚊虫等困难,高质量完成主题墙绘绘制。创作过程中注重引导村民参与,通过教儿童调色绘画、吸纳村民意见调整细节等方式,使艺术创作成为联结青年与乡村的纽带,既展现牡丹、荷花等美学元素,又融入茶园劳作、童趣场景等本土符号,让墙面成为承载乡村记忆与情感的文化载体。
实践过程中,村民以赠送腌菜、清理杂草、准备避暑物资等方式支持实践活动,儿童主动参与创作辅助工作,形成良性互动氛围。这种双向接纳不仅保障了墙绘项目顺利推进,更培育了村民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为乡村文化传承播下种子。
新媒体:用镜头解码乡村特色魅力
实践队深知,要让乌龙泉被更多年轻人看见,得用他们熟悉的 “语言” 对话。团队紧扣网络传播规律,采用抽象风格制作短视频。通过快剪手法、动态光影捕捉、电子音乐搭配等技术处理,将托斯卡纳湖自然风光、茶园劳作场景转化为富有视觉冲击力的潮流符号,在社交平台引发关注,有效吸引年轻群体目光,为乡村文旅宣传奠定基础。
要讲好乌龙泉的文旅故事,就得让风景 “活” 起来,成为承载情感与记忆的载体。实践队深入挖掘地标特色,为每个景点定制故事化叙事。围绕李白文化园、茶园等地标,打造宣传内容,通过选取清晨微光等特定时段拍摄,结合镜头语言与旁白解说,串联历史传说与现实场景(如“一片茶叶的旅程”系列),使自然景观与人文底蕴有机融合,提升文旅吸引力。宣传片投放后,有效带动游客咨询量增长。
采访,是实践队连接不同群体、挖掘乡村文旅深层价值的桥梁。聚焦基层干部、文化研究者等群体开展访谈,系统呈现乡村转型历程、文旅发展思路与文化传承理念。采访内容经整理后形成系列报道,在本地媒体及社交平台发布,引发社会对乡村振兴的广泛讨论,为地方文旅发展提供思路参考,同时展现了乡村建设者的奋斗历程与民生期待。
双向赋能:青春与乡土的共振
本次实践活动取得显著成效:程永兴湾墙绘成为村民文化交流新地标,相关短视频与宣传片带动乡村关注度提升,采访报道促进乡村发展经验传播,探访团的参与进一步整合了高校、媒体、地方资源。
通过实践,墙绘已超越单纯美化功能,成为激活乡村文化的重要载体;新媒体传播突破传统宣传模式,实现了乡土价值的深度挖掘与广泛传播。活动既推动了乌龙泉街道乡村形象提升与文旅发展,也使青年学子在实践中深化了对乡村振兴的理解,形成“青春创意服务乡村、乡村实践滋养青春”的良性互动格局,为艺术赋能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范例。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