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昌县花西乡的草木、田野、老屋……在湖北工程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文声润泽推普志愿服务队与“戎耀湖工”退役大学生志愿服务队队员们和孩子们的眼里,都成了艺术创作的灵感源泉。

在花西乡中心小学临时开设的 “艺术工坊” 里,文声润泽推普志愿服务队让美在孩子们指尖绽放。


植物拓印课上,队员们带着田埂边采集的野花、稻叶、狗尾草作为教具。
“把叶子反面朝上,用锤子轻轻敲……” 孩子们跟着步骤操作,手帕上渐渐印出深浅不一的绿色纹路,像把花西乡的夏天“拓”进了生活。

有个孩子举着拓满稻叶的手帕说:“这是我家稻田的样子!”

山水画课程则聚焦花西乡的田园风光。孩子们围在桌前,拿起画笔,在志愿者的指导下,一点点勾勒出心中的山水。他们笔下的山水画,总少不了几株玉米、一片荷塘,这些熟悉的家乡元素,让每一幅画都满是独特的家乡印记。

手工帆布包绘制更是成了 “家乡宣传画” 创作现场。孩子们用水粉颜料在帆布包上画花西乡的石桥、集市、爷爷奶奶的笑脸,志愿者们在一旁帮着调色、勾线,最后每个孩子都背着独一无二的“花西记忆包” 回家。

非遗课程里,剪纸课融合了传统与童趣。队员们带来了吉祥窗花和小动物等图案,手把手教孩子们折纸、镂空,讲解寓意。孩子们跟着剪折,一张张精巧作品很快成型,贴在班级窗户上,阳光透过纸缝洒下斑驳光影,成了教室里最亮眼的装饰。

皮影戏课程则专注于技艺传承,队员们手把手教孩子们操作皮影,指导他们通过提、拉、抖等动作让皮影 “活” 起来,感受非遗的独特魅力。孩子们在演绎中,也悄悄种下了对传统文化的自信种子。

“心灵树洞” 是花西乡爱心托管班的“秘密角落”。志愿者设计了特别的心情表达环节——给孩子们分发画纸,纸上划分出不同方框,引导他们用画笔在方框中涂上代表当下心情的颜色,开心时用明亮的黄与橙,低落时用柔和的蓝与紫。

之后,队员们教大家学跳《左手右手》手势舞,“当你的手拉着我的手,团结的力量彼此感受”,随着轻快的旋律,孩子们跟着比划,脸上露出了会心的笑容。

“赤子情怀永向党” 的合唱活动,则把热爱唱进了花西乡的傍晚。在花西乡中心小学课堂上,队员们教孩子们唱《我的中国心》,特意放慢节奏纠正发音。当孩子们的童声与志愿者们的声音交织,“长江、长城、黄山、黄河……” 的旋律飘向远处的稻田,爱国的种子在歌声里悄悄发芽。(编辑:杨卓玉)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25003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