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 余焱 林莉)7月18日,在浠水县关口镇胡河村爱心托管班的教室里,一堂别开生面的民族团结课深深吸引了五、六年级的孩子们。
来自黄冈师范学院“初心”志愿服务团队的土家族志愿者余焱,身着民族服饰,为孩子们带来了精心设计的课程,旨在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童心中播下团结的“石榴籽”。这是该团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
课堂伊始,余焱通过趣味问答拉近了孩子们与各民族知识的距离。关于拥有开斋节和古尔邦节的民族,高朗迅速答出“回族”;范梦瑶则准确指出了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壮族。轻松互动间,“回族”“壮族”等概念悄然植入孩子们心中,民族百花园的画卷在问答中生动展现。团队巧妙设计这些环节,旨在破除陌生感,于正确认知中播种认同。
随后,课堂转入深邃的历史长河。余焱深情讲述了“彝海结盟”中刘伯承与小叶丹歃血为盟的肝胆故事,描绘了文成公主远嫁吐蕃、促进汉藏交融的壮丽史诗。历史的光辉仍在闪耀,学生瞿金美勇敢走上台前,复述了张骞“凿空西域”的传奇。驼铃仿佛穿越时空,张骞的坚毅不仅凿通商路,更连接起中原与西域各民族交流融合的千年血脉。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及其担当,清晰勾勒出一条贯穿古今的精神脉络: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始终是中华大地奔腾不息的主流。
课程尾声,师生们齐聚一堂,镜头定格下孩子们灿烂的笑脸与“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课堂主题。这张合影不仅记录了胡河村夏日里这堂生动的民族团结课,更映射出黄冈师范学院“初心”志愿服务团队深入乡土、践行青年担当的炽热情怀。在留守儿童居多的托管班播撒民族团结的种子,守护孩子们的未来,正是服务队“三下乡”征程中最坚实的足迹。
从高山族到西域古道,从彝海盟誓到雪域和亲,余焱和伙伴们以知识为桥、故事为舟,在孩子们纯净的心田里,划开了理解与热爱的涟漪。“初心”团队每一次俯身乡土,每一次讲述民族交融的故事,都在为同一个信念添砖加瓦——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深扎根于每一颗年轻的心灵。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