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襄阳分公司 > 荆门新闻 > 荆门滚动播报

钟祥市柴湖镇:服务创收激活集体经济 “棉田样本”赋能乡村振兴

发布时间:2025年08月01日17:02 来源: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 李浏瑞)近年来,柴湖镇芦席场村面对传统“小散弱”种植模式的困境,立足自身优势,选择了以服务为核心的集体经济发展路径。

芦席场村耕地集中连片率达70%,拥有1200亩平整耕地,非常适宜机械化、规模化种植。这一显著优势成功吸引了湖北银丰实业集团的目光。2023年,该集团通过村集体集中流转了这1200亩土地,用于高密度棉花种植。同时,村内拥有不少棉花种植的“土专家”,为规模化种植提供了宝贵的人才和劳动力支撑。

芦席场村耕地。通讯员供图

为保障土地流转顺利推进并持续壮大集体经济,芦席场村打出了一套创新组合拳。村集体成立土地流转合作社作为核心平台,统一流转土地后,创新性地与湖北银丰实业集团签订“保底租金+收益分红”协议,湖北银丰实业集团提前支付30万元土地流转押金,有效消除群众顾虑,保障农户权益。针对规模化种植对基础设施的高要求,村企深度协商,创新采用“以建代租”模式,银丰集团将部分租金直接投入用于强化生产路、修缮田间沟渠,并将这些改善后的设施折算计入流转租金,实现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双赢。同时,村集体积极组织70余名村民成立专业农机服务队,为银丰集团提供采收、植保等托管服务,仅此一项2024年即为村民增收50余万元。银丰集团现代化种植管理模式(机械化、一体化、智能化)的引入,也让参与村民开阔眼界、学习技术、提升技能,实现了多渠道增收与能力提升。

芦席场村耕地。通讯员供图

与此同时,通过将连片土地资源嫁接龙头企业的技术和市场优势,芦席场村成功将传统棉田升级为智慧农业示范基地。这一模式不仅有效破解了分散种植的效益难题,更通过土地流转服务、生产托管服务等途径,开辟了集体经济创收的新路径。2024年,该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7万元、带动70余名村民人均增收1.1万元,实现了集体增收、农民致富、企业发展的多赢局面。

芦席场村的实践,为资源禀赋类似的平原地带农业型村庄如何盘活土地资源、发展服务型集体经济、推动产业升级和乡村振兴,提供了一个生动的“棉田样本”。

【责任编辑:雷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