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襄阳分公司 > 荆门新闻 > 荆门滚动播报

东宝区仙居乡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

发布时间:2025年08月01日18:14 来源: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 梁凯铭 王浩南)清晨五点,在东宝区仙居乡发旺村,薄雾中的玉米地里已人影攒动。十余名志愿者弯腰挥汗,三轮车在田埂上往返穿梭。短短四小时,1800斤金灿灿的玉米铺满了村委会广场——这片一度因主人伤病濒临荒废的田地,在干群携手下重获丰收。

志愿者抢收玉米。通讯员供图

这场抢收行动始于一次日常巡查。7月27日,村干部在防溺水巡查时发现,73岁的刘大荣眉头深锁。这位1973年入党的老党员,子女常年在外,是典型的留守家庭。更令人忧心的是,他因颈部骨折、腿部撞伤导致行动不便,成熟玉米眼看就要烂在地里。村“两委”当即行动,当天便组建了一支10人志愿队:五名快手掰玉米、三名壮劳力装车、两名老把式转运,分工精准如行军布阵。

邻里守望的暖流在晨曦中涌动。次日田头,队伍竟超出原定人数——几位村民闻讯自发加入。“老刘往年帮过大伙农忙,咱不能袖手旁观!”掰、装、运的节奏里,两辆三轮车满载玉米驶向脱粒加工厂。脱粒后的金黄玉米如小山般堆在广场时,村干部已接力铺开晾晒,目光时时巡睃天际,守护着这份凝结乡情的心血。

“人伤了,心没凉!村里和乡亲们,就是我的及时雨啊!”抚摸着饱满的玉米粒,刘大荣哽咽道。这声感慨,恰是“干群交融,邻里互助”的生动注脚——从日常巡查中发现困难,到组织志愿力量精准施援,再到邻里自发添柴加薪,勾勒出基层党组织“最后一公里”服务的温度。

当三轮车驶过田埂的辙痕汇入晾晒场的金色光芒,发旺村的这场抢收已超越一户之急。它如一面明镜,映照着“远亲不如近邻”的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传承,更彰显干群鱼水情如何在乡村振兴的土壤中扎下深根。

【责任编辑:雷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