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 侯本瑞)7月以来,武昌区科学技术协会联合杨园街道,在多个社区举办“科普润万家”系列科普活动,引领辖区青少年探索科学奥秘。
国棉社区活动现场。 通讯员供图
在国棉社区,一场以《矿物实验室:移动的矿物博物馆》为主题的地质科普活动在此开展。活动中,科普讲师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的形成原理,展示了石英、方解石等十余种常见矿物标本图片,并带领小朋友们体验打磨宝石原石,感受动手创造的乐趣。
电信社区活动现场。 通讯员供图
在电信社区举办的《远古生命密码:移动的化石博物馆》科普教育活动中,讲师以“穿越时空的生命印记”为切入点,展示恐龙化石、狼鳍鱼化石、三叶虫化石等标本,系统讲解常见化石种类与形成原理。理论讲解结束后,进入“琥珀化石打磨”实践环节。工作人员发放琥珀原石与打磨工具,讲师示范操作要点。随着砂纸的沙沙声,透明琥珀中包裹的植物碎屑逐渐清晰。
欧景苑社区活动现场。 通讯员供图
四美塘社区活动现场。 通讯员供图
《林中精灵金丝猴》主题科普课堂在四美塘、欧景苑社区精彩开讲。科普讲师借助图文并茂的PPT,为孩子们解析全球五种金丝猴的独特体征,揭秘它们的生存智慧、种群现状及保护意义。随后,孩子们利用黏土、树枝等环保材料,制作金丝猴手工模型,并发动自己的想象力,在作品中增添白云、太阳等装饰物。现场创作热情高涨,一件件充满童趣的作品在手中诞生。
四美社区活动现场。 通讯员供图
在四美社区开展的《小小竺可桢》气象科普课堂从“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天气”切入,结合图片解析气象知识,通过风力口诀让孩子们轻松记住风力等级判断方法。课堂融入二十四节气的智慧,让孩子们明白气象观测不仅是科学,更藏在日常里。动手实践环节,孩子们用塑料吸管、硬纸板、大头针等材料制作风向标,在指尖操作中,原本抽象的气象知识变得可触可感。
铁机路社区活动现场。 通讯员供图
铁机路社区的“科普润万家”主题科普活动以“中医药文化体验——安全教育宣讲”的创新形式,吸引辖区30余组亲子家庭参与。科普志愿者讲解金银花、薄荷、艾草等常见中草药的性味功效,并结合武汉夏季高温特点,传授实用的防暑降温方式和防溺水知识。动手实践环节,家长和孩子携手,利用纱布包、麻绳等材料制作防暑香囊,现场药香弥漫,欢声笑语不断。
杨园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依托各方资源,引进并策划更多兼具科学性、趣味性和互动性的主题活动,推动科普知识在社区落地生根,让深奥的科学知识以生动形式融入日常生活,助力全民科学素质提升。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