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快讯

咸宁政法一线行⑧丨“法治便利店”开到小区 矛盾化解就在家门口

发布时间:2025年08月08日14:21 来源: 荆楚网 ​(湖北日报网)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 白云 周光洁 实习生 郭芷岑 通讯员 刘南山)伴随着湖北省赤壁北站呼啸而过的列车声,近旁的同城上都小区里万家灯火渐明。这个拥有2808户人家、6400余名常住居民的高密度城市社区,建成仅数年,却一度因高空抛物事件频发、物业纠纷此起彼伏、电诈警情居高不下,成为居民心头之患、反映强烈的突出痛点。

如今,在咸宁市委政法委“平安咸宁全域提升”行动牵引下,一间由赤壁市法学会牵头设立的法律咨询专家工作室,入驻小区党群服务中心一楼。这间开在居民“家门口”的“法治便利店”,推动专业法律服务资源下沉社区一线,为探索社区精准治理新路注入源头活水。

“我只是下楼倒垃圾,顺便问问物业费滞纳金怎么算,没想到他们现场就帮我算清了。”7月31日下午,“央省媒体咸宁政法一线行”采访团二组走进同城上都小区法律咨询专家工作室,小区业主李阿姨欣喜地向记者介绍。

采访团在同城上都小区法律咨询专家工作室。周光洁 摄

30平方米的“平安之家”里,法律咨询台、调解桌、普法直播间紧凑排布,几名居民正与穿红马甲的专家团队成员咨询相关法律问题。

“工作室的核心,就是要让法治服务接地气、可感知,让居民真切体会到‘抬头看得见、一步迈得进、一地能解决’的便利。”赤壁市委政法委委员、政治部主任刘南山向记者介绍道。

刘南山是推动该工作室建设的牵头人,今年以来,刘南山还参与了小区物业合同修订、高空抛物监控增设、车辆收费规则制定等多项涉及业主重大公共利益事务的依法论证过程。

采访团在同城上都法律咨询专家工作室。周光洁 摄

“他们有‘人熟、地熟、情况熟’的本土优势,加上法学专业背景,让居民更信任这个新建立的工作室。”赤壁市委政法委员、市法学会常务副会长马晖介绍,工作室组建了由5名本小区业主组成的法学专家团队,包含1名执业律师、1名检察官、1名派出所片警及1名自然资源规划局干部。有效弥合了专业法律条文与居民日常认知的间隙,在居民与物业之间起到了“缓冲器”的作用。

此外,工作室服务渠道也实现了“线上+线下”双轨并行。

线上,利用抖音平台开播30余场,实时解答法律疑问,累计接受线上咨询130余人次;线下,党群服务中心的固定窗口实行法学专家、检察官、民警等常态化值班,确保居民随时能找到专业帮助。资源与社区党群服务体系共享共用,避免了重复投入,显著提升了服务的覆盖面和效能。

工作室成立以来,开展普法反诈宣传活动19场次,成功调解物业费缴纳、邻里噪音扰民、小额借贷等矛盾纠纷103起,调解成功率达100%。

同城上都法律咨询专家工作室。资料图片

今年3月,业主吕某反映,其13岁女儿在小区外小卖部多次赊账近千元,被小卖部店主讨要欠款,该业主第一反应是想通过报警处理,法律咨询专家工作站团队成员、湖北君泽律师事务所律师翟喜玲得知后,第一时间私信安抚,随后召集片警、网格员等人到工作室,与店主、孩子家长“背对背”谈话。

“家长疏于管理和关怀照顾,孩子才乱赊账,但小卖部向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赊销的行为存在明显不当。”翟喜玲介绍,她从法律角度仔细分析了双方的责任边界,考虑到邻里关系和未成年人的心理感受,提出了更具温度的建议:“家长可按商品进货价进行适当补偿,既能解决问题、弥补损失,也能对小卖店主起到警示作用,促使其今后规范经营。”

“居民愿意坐下来,是因为知道我们就是楼上楼下的住户,他们信任我们。”翟喜玲说道。经过调解,48小时后,店主与吕某达成协议,吕某也答应多在家里多陪伴小孩。

工作室内的展示板。资料图片

“同城上都工作室的探索实践,是咸宁市委政法委推进平安建设全域提升和规范化建设要求在基层的生动答卷。”马晖说道,该工作室通过激活本土资源、打造“一站式”平台、实现了从被动受理到主动排查、从碎片应对到系统治理的转变。“下一步,我们准备把工作室搬进更多小区,让法学会会员之家真正成为群众抬脚就到的‘法治便利店’。”

从市级综治中心到小区“平安之家”,赤壁市法学会把31名法律咨询专家、465名会员的专业力量编成一张覆盖市镇村三级的网,累计接受群众咨询1.5万人次,化解各类纠纷1200余件。

当法治力量真正沉入基层,当矛盾纠纷有效化解在源头,平安咸宁建设将书写出更有温度、更富质感的时代答卷。

【纠错】编辑:邱玲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