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

“这很‘杜主任’,也很‘唐护士长’” 沙漠救人夫妻:急救本能源于千锤百炼

发布时间:2025年08月15日07:21 来源: 楚天都市报

杜锐、唐晓艳夫妇    通讯员供图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赵雪纯 通讯员 覃丽萍 谷一鸣

内蒙古银肯塔拉沙漠景区内,一对母子从骆驼背上坠落,母亲头部出血一度虚脱。危急时刻,中部战区总医院的杜锐、唐晓艳夫妇挺身而出,丈夫判断伤情、协调转运,妻子持续按压止血、安抚情绪,帮伤者脱离险境。极目新闻报道此事后,这对夫妻被全网点赞。

8月14日,极目新闻记者走进中部战区总医院。谈及杜锐、唐晓艳的救人之举,同事们笑道:“这太‘杜主任’了,也太‘唐护士长’了。”

业务能力过硬

他们是科室的定海神针

“杜主任的手像长着‘透视眼’,再复杂的肌骨问题都能捋清楚。”该院超声诊断科年轻医生周婉告诉记者,杜锐是科室的技术骨干,在甲状腺、乳腺结节的诊断和分型、肌骨超声及介入方面很有建树。

“他对患者非常细致,交谈时和蔼可亲。做介入或者检查时,患者询问情况,他会认真解释,安抚患者的情绪。”超声诊断科记录员严瑾说。杜锐不仅在专业上严格要求自己和同事,还十分热心。一次,严瑾因怀孕差点晕倒,杜锐看到后,连忙把她送到休息室,让她吸氧缓解症状,这份细心让严瑾十分感动。

“杜锐2008年到科室,一步步成长为‘六边形战士’。”超声诊断科主治医师李延表示,杜锐非常严谨,在医疗、学术、带教以及生活纪律、部队作风方面要求都很严格。

心脑血管一病区副主任医师黄炜对唐晓艳称赞有加:“唐护士长工作干练、思路清晰、执行力强,人也热心快肠。无论是日常上级查房、人员调度,还是处理各种突发情况,她都能游刃有余,就是科室的‘定海神针’。”

“作为护士长,她每天在病区忙碌,很少坐在办公室。”唐晓艳的同事说,她每天定时参与危重患者查房,示范标准化护理操作。遇到复杂病例时,她总会与责任护士一起处理难点,手把手指导技术要点。

心内科患者一住院大多是重症,医护团队每天都在和死神赛跑。一次,一位患者出现心室颤动,情况危急,唐晓艳听到呼叫后,几秒钟就冲到了病房,进行胸外按压、准备除颤,并冷静观察患者的状态。在她的统筹下,抢救过程有条不紊,成功让患者恢复心跳。

携手献血13载

患者的事就是最大的事

一年多来,46岁的刘女士一直保留着杜锐发给她的消息。“术后第一周,他经常问我手臂有没有发麻、感觉怎么样。”刘女士说,2024年,她因手臂不明原因发麻、酸胀,几乎瘫痪。辗转多家医院后,她找到杜锐,“他只用10分钟就找到了原因,连怎么治疗都十分详细地讲解。”

随后,杜锐在超声引导下治疗,边操作边讲原理,很快缓解了刘女士的紧张感。术后,刘女士的症状得到根除,生活也恢复正常。

99岁的汪婆婆因心衰住院,她有健忘症,总认不出人,却记得唐晓艳。“唐护士长只要有时间,就会拉着她的手聊天,还指导我们如何护理。”家属说,老人因心脏问题成了医院的“常客”,每次住院,老人都说看到唐晓艳就很安心。

长期在临床一线工作的杜锐和唐晓艳深知血液的重要性,无偿献血成为夫妻俩每年的“打卡”项目。“我从2008年上班后开始献血,目前已经献了3600毫升。”杜锐说,结婚13年,两人唯一一次没有一起献血是2024年,当时他们结伴前往献血车,妻子突然接到抢救电话,“最终我是上午去的,她忙完后下午才去。”

牢记医者使命

实战训练锻造急救本能

“我们是人民军医中的一员,换作其他任何人也都会毫不犹豫出手。”沙漠救人后,面对网友们的称赞,杜锐和唐晓艳反复说,他们的举动是出于医者的本能。

在中部战区总医院,实战化训练始终摆在重要位置,从科室内部的小比拼到全院范围的大较量,医护人员在比拼中锤炼技能、提升水平。

杜锐介绍,野外救护课目要求在复杂地形中、有限时间内完成伤员的心肺复苏、止血包扎、快速转运等一系列操作,“这对我们的体能、技能和心理素质都是极大的考验。”在高强度的训练下,医护人员的业务水平不断提高。

在黑暗颠簸的模拟车厢里练习静脉穿刺,在硝烟弥漫的模拟战场进行创伤急救,在极端天气下开展单人急救演练……这些严苛的训练课目,早已成为唐晓艳和同事们的家常便饭。作为一名军队文职护士长,她不仅要完成日常护理工作,还要积极投身各项军事训练任务。“日复一日的训练,都是为了在真正的突发情况来临时,能够从容应对。”唐晓艳说。

中部战区总医院还有很多像杜锐和唐晓艳这样的医护人员。无论是在诊室里精准诊疗,还是在训练场上挥汗如雨,抑或是在事故现场挺身而出,他们始终牢记使命,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医者仁心。当群众需要时,他们总会第一时间站出来,因为守护生命早已融入他们的血脉,成为刻在骨子里的担当。

【责任编辑:刘建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