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鹮叼着树枝准备筑巢。(湖北日报通讯员 曾波 摄)
湖北日报讯 (记者彭磊、通讯员杨光明)8月14日从荆州市公安县崇湖国家湿地公园获悉,一对彩鹮“情侣”历时三个多月,成功繁育三只幼仔。这是我省首次记录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彩鹮筑巢、繁殖全过程,在全国实属罕见。
彩鹮,隶属鹮科鸟类,其羽毛在阳光下闪耀着绚丽的金属光泽,享有“湿地彩虹”之美誉。作为朱鹮近亲,彩鹮现存数量比大熊猫还稀少,故被称作“鸟中大熊猫”。
作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彩鹮在我国一度销声匿迹。2009年,消失多年的彩鹮首次在四川成都现身后,又在全国多地重现,但稳定繁殖并形成家族群活动的记录仍很罕见。
今年4月底,崇湖湿地工作人员巡湖时,首次发现两只彩鹮出双入对的踪迹。从4月底到8月初,这对彩鹮“情侣”频繁往返于繁殖区域、湿地公园及周边的滩涂、河塘、虾池、稻田,当地观鸟协会会员和爱鸟人士记录下大量影像资料。
“我们发现并记录了彩鹮搬运建材、栖息觅食以及亲鸟育雏的部分场景。”观鸟爱好者曾波表示,这是彩鹮在崇湖“安家”的直接证据。8月8日,曾波与多名摄影爱好者共同见证了这对彩鹮夫妻带着三只幼鸟在稻田觅食的场景。
“发现彩鹮后,我们立即划定核心保护区、设置警戒线、加强巡护力度、严控周边噪声活动,为彩鹮营造安全环境。”公安县崇湖国家湿地保护中心负责人袁誉刚介绍,彩鹮对栖息地水质、植被、食物链完整性要求极高,选择在崇湖筑巢育雏,是对这里生态环境的最高肯定。
华中农业大学教授李翔表示,近三年来,湖北多地记录到彩鹮短时间出现。但像这次历时3月有余,完整记录到一对彩鹮的繁殖全过程还是首次,在全国也是屈指可数,对研究彩鹮对生存、栖息条件的需求以及生态环境的变化有重大意义。
据悉,崇湖国家湿地公园是我国候鸟迁徙中线中重要的越冬地和繁殖地,2023年被国家林草局认定为国家重要湿地。近年来,通过小流域综合治理,实施生态修复与保护建设,生态环境持续向好,公园内分布植物441种,鸟类164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7种。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