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武汉快讯

29天生死闯关!从“全身散架”到“扶拐挪步” 34岁男青年高空坠落获重生

发布时间:2025年08月28日16:06 来源:

wechat_2025-08-27_195405_421_副本.png.png

对比照  通讯员供图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 黄涛 通讯员 周绮书 周梦铃)“能重新站起来,像做梦一样。”34 岁的姜先生扶着助行器在武汉市武昌医院走廊缓慢挪动时,眼中难掩激动。不久前,他还是一位被判定为“全身支撑结构近乎崩塌”的高空坠落伤者,如今却在医护人员的接力救治下,迈出了重生的关键一步。

一个半月前,姜先生因高空坠落,被紧急送往武汉市武昌医院急诊科。只见他面色苍白、血压下降、痛苦蜷缩,四肢多处严重变形,整个人完全动弹不得。快速的影像检查结果让所有参与抢救的人员倒吸了一口冷气!“双侧髂骨骨折,双侧耻骨、坐骨、骶骨骨折,髋臼骨折,左股骨颈及胫骨远端、腓骨远端骨折,双侧多发性肋骨,L3-L5腰椎椎体横突骨折,骶髂关节脱位......”姜先生全身20多处骨折脱位,整个人从脊柱到四肢几乎散架!其中骨盆环结构严重破坏,双髋、左股骨颈、左胫骨远端均存在粉碎性骨折。而人体的骨盆就像“承重墙”,一旦坍塌,不仅会直接损伤盆腔血管神经,更会导致全身血液循环崩溃。

面对这场“生死竞速”,医院迅速启动多学科联合会诊。骨科、重症医学科、麻醉科、输血科、康复医学科等多学科专家在CT三维影像重建的伤情图谱前反复推演,“骨盆是全身血库,骨折端可能撕裂盆腔血管丛,导致患者休克难以纠正;股骨颈骨折若不及时处理,2~3个月就会发生股骨头坏死;左胫骨远端塌陷若不复位,未来走路会像踩在碎玻璃上......”柳昊教授仔细分析着每一个关键点,最终团队制定了“抗休克+分阶段手术+全程康复护航”的救治方案。先稳住骨盆这一“生命框架”,为后续治疗筑牢基础,再逐步修复髋关节与下肢骨折,重建肢体活动功能。

首台骨盆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堪称 “毫米级操作”。骨盆结构复杂,如同“蜂窝煤”,骶髂螺钉内固定手术中哪怕一毫米的偏差,都可能损伤骶前重要血管和神经。借助3D影像导航和手术机器人的辅助,柳昊教授在骨盆的不同通道选择最佳的方向和长度,精准置入4枚螺钉,成功稳住骨盆,防止了骨盆出血的进一步加剧,术后姜先生生命体征逐渐平稳。

一周后,经过评估,柳昊教授带领团队,准备为其进行第二次手术——全髋关节置换术+全身多处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为了减少姜先生的创伤,柳昊教授采用微创DAA(直接前路)全髋关节置换术,历经5小时,姜先生的下肢终于恢复了基本形态功能。

术后康复阶段同样是一场硬仗。“我们的目标不是‘走得远’而是‘走得稳’。”康复医学科根据姜先生的恢复进度,量身定制了“阶梯式”康复方案。从踝泵运动、呼吸训练,到核心肌群训练、坐位与站立位训练,在康复医师的专业指导下,姜先生始终保持着积极主动的康复态度。除了按计划完成每日训练,他还常常主动“加练”,这为他的良好康复奠定了坚实基础。

高处坠落后的第29天,姜先生借助助行器站立着和医护人员感慨地说道:“柳教授说现在还不能负重,要等3个月后才能逐步加大活动量。没想到我能活下来,更没想到我还能再站起来,谢谢你们把‘破碎’的我‘拼’起来,是你们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每一次骨折的复位,都是对生命尊严的重塑。”骨科主任王国波强调,从急诊抢救、手术方案制定,到术后康复、长期随访,武汉市武昌医院多学科协作模式,真正实现了 “治疗 - 康复 - 生活” 的全周期管理。这恰恰印证了医疗团队“让患者不仅活着,更要活得有质量” 的初心。


【责任编辑:黄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