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通讯员 宋吉
金秋时节,孝南区41万余亩水稻渐次成熟,金色的稻浪翻滚出丰收的喜悦,从无人机悬空布防施药到农技人员下田蹲点指导,从生物防治构建绿色屏障到田间管理细化增产举措,一张“天空地”立体化的植保网络悄然运转。
科技赋能 织密空中防护网
“嗡嗡嗡……”在西河镇道店村的稻田上空,数架植保无人机沿着预设航线精准作业,细密的雾状药剂均匀喷洒在稻株上,这是科技植保护航秋收的生动场景。“以往人工打药,1亩地要付25块工钱,还得管饭,遇上高温天没人愿意干;现在无人机1亩地8块就能搞定,喷药速度快,农药利用率比人工提升30%以上,这个账怎么算都划算!”种粮大户黄厚伟咧嘴笑道。
今年秋收季,进一步扩大植保无人机应用范围,在陡岗、肖港、朋兴、西河、杨店等主要产粮乡镇组建专业飞防服务队,投入无人机30余台(套),既保障秋粮“一喷多促”高效推进,又为全区25万余亩水稻提供病虫害统防统治服务。
绿色防控 筑牢生态安全线
聚焦生态植保,大力推广“抗病品种 + 生态调控 + 理化诱控”的绿色防控技术模式,在肖港、西河、毛陈等水稻核心产区建立500亩示范田块,以江汉大米为核心品牌,重点推广“鄂香2号”“华夏香丝”“珍糯”等抗病高产品种,同步在示范田周边安装太阳能杀虫灯、布设二化螟性诱捕器,通过物理诱杀减少害虫基数。
农技人员通过科学调控水肥比例、优化种植密度等精细化管理措施,增强水稻自身抗病抗逆能力,从源头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实现“精准防治、生态友好”的双重目标,不仅为周边水稻田提供可复制的绿色种植样本,更筑牢了孝南粮食安全生产的根基。
精准服务 护航秋粮丰收路
“刘专家,你快看,这稻叶卷成小筒子了,是不是稻纵卷叶螟引起的?这一片要是遭了虫,今年的收成就悬了!”位于三汊镇艳春生态农场水稻种植基地,农户黄春波向植保专家急切请教。专家团队现场查看稻株长势、仔细辨别病害特征,很快制定出针对性防治方案。农户伸手抹了把额角的汗,又揉了揉手里的稻穗:“有你们在,我这心里就有底了!”
截至目前,孝南区水稻病虫害损失率稳稳控制在5%以内,下一步将继续加强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报,全力以赴做好秋粮田间技术指导服务和“虫口夺粮”保丰收工作。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