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 熊海 潘磊 陈艺婷 付松)8月29日,中国石化驻鄂企业在武汉首次举办高质量发展成果发布会,集中展示“十四五”以来在能源安全、产业升级、绿色转型等方面的实践成效。数据显示,“十四五”以来,中国石化驻鄂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收入2.1万亿元,较“十三五”增长近22%;累计为湖北供应成品油1.6亿吨、天然气440亿立方米,年营业额突破4300亿元,缴纳税费1005亿元,相当于为武汉再建3条地铁2号线。
湖北是中国石化产业链布局最完整的省份之一。当前,中国石化在鄂共有江汉油田、中韩石化、荆门石化、湖北石油等16家企业,涵盖石油石化勘探、炼化、装备制造、销售等全产业链,形成了保障能源供给和推动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面对湖北“少油、乏气”的资源禀赋,中国石化驻鄂企业不断增强能源保障能力。“十四五”期间,江汉油田新增探明石油储量3628万吨,原油产量580万吨,天然气累计产量365亿立方米;中韩石化和荆门石化炼油能力合计达1500万吨,稳居华中最大炼化一体化基地地位。中韩石化通过乙烯脱瓶颈改造等项目推动高端化发展,荆门石化特种油市场占有率跃居全国第一。在新能源领域,石化机械建成氢能装备制造基地,湖北石油依托8座加氢站,占据湖北氢能市场七成份额。
科技创新成为驱动发展的关键力量。“十四五”期间,中国石化驻鄂企业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200余项,获科技进步奖120多项,申请专利1300余件,其中发明专利430余件。江汉石油工程建成国内最高等级的高温高压井下工具检测中心和国际认证的页岩气技术服务中心,突破了页岩气开发瓶颈。石化机械自主研制的175兆帕超高压压裂装备刷新页岩气开采深度极限,全球首台万米修井机显著提升超深井作业效率。
在产业升级方面,一批标志性成果相继落地:在涪陵建成我国首个年产能百亿立方米的页岩气田,累计向长江经济带输送超760亿立方米天然气;炼化企业迈入百万吨级乙烯行列,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年产值超千亿元;荆门石化形成国内品类最齐全的特种油生产体系;中国石化在湖北探索建设绿色工厂,率先启动“清净守护长江”行动,推动产业链绿色转型。
在发布会上,中国石化16家驻鄂企业共同启动“清净守护长江”社会责任行动第二阶段,计划通过污染防治、资源利用、绿色转型、生物多样保护和区域共治等五大行动,进一步强化沿江生态保护和风险防控,打造“无废企业”示范。
当天,中国石化湖北石油分公司自2024年起认养中国科学院水生所一头编号为F08的雌性长江江豚正式命名为“易呦呦”。“易”寓意中石化易捷公益项目长期关注江豚保护,“呦呦”取自幼年江豚的叫声,象征健康成长。近年来,中国石化湖北企业主动关停沿江部分油库和加能站,让路于江豚、中华鲟等珍稀物种栖息繁衍,并联合科研机构打造物种保护示范项目,已入选生态环境部2025年企业典型案例。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