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 黄涛 通讯员 丁燕飞 田莘茹)“我们原本只求保命,甚至做了最坏的打算……是医生们救回了我爸爸的命,还让他重新站了起来!”8月29日,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心外科病房,湖北大悟62岁的黎先生(化姓)自如地独自下床走动,身旁的女儿难掩激动,向主刀医生团队连连致谢。在过去的1个月里,黎先生经历了主动脉夹层突发、百公里紧急转运和长达15小时高难度精准手术抢救——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先进医疗技术与多学科团队高效协作的力量。
胸口突然“炸裂” 绿色通道打开生命窗口
7月26日中午,黎先生独自在大悟县家中休息,突然胸口出现“炸裂般剧痛”,好心邻居听到呼救后立即帮忙联系了120送医,然而,当地医院初步诊断为最凶险的A型主动脉夹层,若不及时手术,每耽误一小时,患者死亡率便增加1%~2%,48小时内死亡率超过50%。然而,当地现有条件无法施救,唯有转到大医院去,可病情极其危重,救护车因此不敢冒然行动。
在武汉工作的女儿回忆,接到医院通知时,自己顿时懵了,一心只求爸爸能活下来,坚定想要转来武汉治疗。“两年前,我爸爸在中南医院做了心脏手术,效果很好,家里人都非常信赖这里的医生,觉得到中南来,才有希望!”她说。几经沟通,救护车一路疾驰百公里奔向武汉,同时,中南医院迅速开辟“绿色通道”。下午4时30分,黎先生顺利送达。医院急救中心、医学影像科、心血管外科多学科团队立即协作,迅速完成了病情评估与手术准备。从入院到推进手术室,步步无缝衔接,全程仅用40分钟,为后续救治争取了宝贵的黄金时间。
二次开胸难度空前 精准“一站式同步杂交技术”突破手术禁区
黎先生的影像学检查显示黎先生主动脉从心脏出口的升主动脉段一路撕裂至颈动脉及髂血管,破坏性极强,属于A型主动脉夹层,重要脏器血供濒临中断。更严峻的是,患者曾接受过主动脉瓣置换,心包严重粘连,二次开胸操作风险极高;加之其患有多发性骨髓瘤,全身状况复杂,手术堪称“在血肉迷宫中排雷”。“这类手术本身死亡率就高,加上粘连严重、血管条件差,每一步都如履薄冰,精准的手术策略很关键。”主刀医生、心血管外科教授周建良如是说。
面对如此复杂危重的病情,周建良教授果断决定采用“一站式同步杂交手术”这一团队原创核心技术该技术融合外科开放手术与血管腔内介入治疗,在一次麻醉、同一手术室内同期完成多项操作:首先开胸,仔细分离粘连组织,置换病变的升主动脉及近端血管;随后用介入方式,开通颈动脉、髂动脉,恢复大脑与下肢血供。团队在毫米级的精度上持续操作,任何细微偏差都可能引发脑梗、瘫痪或大出血。而最终,历时十多个小时,凭借精湛的技术和默契无间的团队合作,手术成功完成,黎先生的重要血供被全面重建。
“每一次手术室门响,我都紧张得颤抖,生怕听到坏消息……”黎先生女儿回忆,“手术成功太不容易!”
不仅活下来 更创造重新站立的“奇迹”
好消息接连传来,术后第三天,黎先生手指可微微动作;第五天,已能清晰说出“谢谢”;现在,他自主站立、行走,甚至能独立如厕……目睹了这场“奇迹”的黎先生女儿哽咽道:“来的时候,我爸爸手脚都是冰凉的,左腿动不了,可能救活了也会瘫痪。知道病情有多严重后,我们已经做了最坏的打算……是医生给了他第二次生命,不仅救了命,还让他站起来了,完全超乎意料!我们无法用言语表达对医生的感谢!”
“哪怕只有1%的希望,我们也要尽100%的努力。”周建良教授表示,患者成功获救,得益于医院成熟的多学科协作机制和高效运转的绿色通道体系,心血管外科、急救中心、手术部、麻醉科、输血科等多学科实时联动,共同应对术中风险;术后重症监护及护理团队主动作为,进行全生命周期的管理,确保患者远期生活质量。这次救治,亦展现了“一站式同步杂交技术”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治疗中的核心价值。“常规手术后该病死亡率仍有13%,而这项技术则能降到4%左右。”他说。据记者了解,目前该手术已在中南医院成功开展200多例,今年已入选“武汉市首批核心医疗先锋技术”。
图为患者全家为周建良教授(左二)团队送锦旗致谢 通讯员 供图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