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岁的抗战老兵罗继才行军礼。
文/图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王孝武 通讯员 王晋 凡响 罗明 实习生 郭邦耀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8月29日上午9时,湖北省退役军人事务厅党组书记、厅长杨爱东一行来到位于武汉市武昌区百瑞景社区的抗战老兵罗继才家中,为他送上慰问。
今年96岁的罗继才,1945年1月在家乡广东惠阳加入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先后参加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三次荣立战功。1958年退役后,他转业至武汉锅炉厂工作,直至1982年离休。
“我16岁就参加游击队,在宝安(今深圳)、东莞、惠阳等地打鬼子,那时候这一带可以说是全国最穷的地方,如今成了经济特区,成了全国最发达的地区之一。”说起抗战胜利80年来的沧桑巨变,罗继才感慨万千。
运输线上伏击鬼子
一次烧掉日伪军七八辆汽车
1929年3月,罗继才出生于广东省惠阳县(今惠州市惠阳区)的一个贫苦家庭。
“日本人在我的家乡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虽然我那时只有16岁,但我看不下去。1945年1月17日,我正式加入游击队,拿起枪来跟鬼子拼,我们游击队的司令员是曾生。”罗继才告诉湖北日报全媒记者,他和战友不断袭击广九铁路平湖、天堂围、常平、新塘等交通要塞的日伪军,并经常在日伪军的交通线上打伏击,打得那一带的日伪军狼狈不堪、胆战心惊。
“你要说怕不怕日本鬼子?没见到鬼子之前,听说他们的种种恶行,我也有点怕。但真的上了战场,我就无所畏惧,端起枪来向前冲就是了!”罗继才说,他印象最深的一次战役是在香港至汕头的公路交通线上打日伪军的伏击。那一战,游击队连夜就做好了埋伏,等鬼子的运输车队过来,战士们如下山猛虎,打得日伪军四散而逃,游击队缴获大批军用物资,烧掉了日伪军七八辆汽车。
淮海战役中被击中面部
负伤后仍追击敌人三里地
抗战胜利后,罗继才随东江纵队主力北撤山东。后来,这支部队扩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两广纵队,参加了豫东、济南、淮海等著名战役。罗继才延续了在抗日战争中勇猛作战的作风,屡立战功。
1948年12月,在淮海战役的一次战斗中,罗继才被炮弹弹片击中面部,弹片右进左出,击穿了他的鼻子。当时正在追击敌人的他,忍痛穷追不舍,一直追出三里多地,直到因失血过多而昏倒。当战友们把他抬下前线时,他胸前的军装已全部被鲜血染红。在部队所属的野战医院,医护人员给他头部打了麻醉药,手术治疗两天两夜,他终于脱离生命危险。因为作战英勇,罗继才在这次战斗中荣立二等功。
这次负伤不但在罗继才的脸上以及鼻子两侧落下了疤痕,也给他留下了严重的呼吸功能障碍,并对他的听力造成了影响。虽然因为战争落下终身残疾,但罗继才对此毫无怨言。他说,身上落下的这些毛病,都是他的军功章。
把大房子让给职工
自己一家六口人挤住小单间
1958年3月,罗继才从部队退役,同年8月出任武汉锅炉厂车间工会主席,后历任车间副书记、副主任、书记等职,直至1982年离休。
“父亲始终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对职工关爱有加。”罗继才的小女儿罗春燕介绍,当时车间有几个青工没有宿舍,父亲就把单位分给自己的一间有内套的房子让出来给他们住,自己带着一家六口人挤住在17平方米的小单间里。
“我们能过上这么好的生活,要感谢党,感谢政府。80年来,我们国家取得了巨大成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都是我们党英明领导的结果。”罗继才对前来慰问的杨爱东说。
“老一辈的爱国主义精神、抗战精神都是激励我们全民族全社会不断进步、不断发展的重要动力。我们要传承好、弘扬好这种精神,让年轻的一代为国家为民族作出更多贡献。”杨爱东说,全省退役军人事务部门将竭尽所能服务好抗战老兵,让曾经为国家为民族作出巨大贡献的老英雄们,安享幸福晚年。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25003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