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

光谷加力支持创新创业:打造10亿元创投基金群,“拨转股”模式批量投早投小,让创业者轻装上阵

发布时间:2025年09月02日18:40 来源: 极目新闻

极目新闻记者 胡长幸

通讯员 刘逸灵

9月2日,武汉市东湖高新区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公布《东湖高新区关于打造新时代创新创业高地的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及《东湖高新区关于打造新时代创新创业高地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

根据《行动方案》,光谷将实施“创新原点引领、创业成本降低、创业风险共担、创业活力激发、服务效能提升”五大行动,力争到2027年实现四大“高价值”目标,让科研人员、大学生更加能“轻装上阵”。

这四大目标为:关山大道片区成为华科大科技成果转化共聚原点;累计培育500家技术壁垒高、市场潜力大的硬科技创业企业,孵化5家独角兽或潜在独角兽企业;各类创投基金累计投资400家高水平创新创业企业,建成20家高质量专业孵化器;累计组织创新创业活动不低于300场,打造全国首个AI全栈式双创服务平台。

关山大道将现“华科大师生创业‘第一站’”

东湖高新区科创局负责人透露,为降低成本,《若干措施》明确在创新创业全生命周期关键环节与重要阶段给予资金支持,并支持不同市场主体新建类型多样、匹配需求的孵化器,引导传统孵化器提升专业运营、技术服务与投融资能力,为创业者提供全要素扶持、一站式服务,实现未来产业孵化器全覆盖。

“以关山大道片区改造为例,我们对每个孵化载体3年累计最高支持500万元,就是要让这里成为‘楼上创业、楼下生活’的孵化高地。”该负责人以汽发社区“原点智绘”项目为例介绍,该项目将从华科大南门沿南北方向升级,提供低成本孵化空间与校企联合平台,还配套国际学术交流中心、青年公寓等生活场景,“未来这里会是华科大师生创业的‘第一站’”。

在风险共担方面,光谷创新推出“投早投小”基金群与“拨转股”机制,围绕高校院所、湖北实验室、龙头企业等“三点四线”,构建覆盖概念验证、天使、VC三阶段的创投基金群,力争三年投资早期项目不少于400个、金额超10亿元。以此让创业者“轻装上阵”。

其中,概念验证阶段每年安排3000万元财政资金,以“拨转股”方式支持——项目原型开发阶段拨付50%,达到市场认可的技术里程碑再拨付50%,后续融资时将前期资金按约定转为股权或退出。

针对大学生创业,光谷还设立每年500万元专项资金,以“5+5+10”分阶段模式资助明星项目:准创业阶段支持5万元,完成产品原型与首个客户验证后再支持5万元,稳定经营并带动5人以上就业后拨付10万元。

推出“光谷创业小跟班”等四大AI应用服务

“传统创业服务常面临‘人力依赖强、资源匹配慢’的问题,我们的解决方案是‘线上AI+线下矩阵’。”武汉光谷金控集团相关负责人在介绍“创新创业线上服务专区”时表示,该专区按“1+4+10”思路搭建——1个服务专区整合资源,4大AI应用形成闭环,10大功能模块覆盖全场景。

该专区依托湖北科创供应链平台强大的数据资源与健全的服务能力,为区内创新创业者提供全方位支撑。平台汇聚了百余所高校院所、11万余家企业及1800余家服务机构资源,整合涵盖8500万余篇论文、5120万余项专利以及304万余条专家信息的高价值数据体系,构建起覆盖技术、人才、资金和场景等多维需求的科创生态基础。

据介绍,4大AI应用已实现“从点子到落地”的全流程赋能:“点子生成器”能根据用户背景模拟创业方向,“光谷技术淘金虚拟人”可在线解答技术难题,“技术预研导师”能生成行业分析报告,“光谷创业小跟班”则提供7×24小时创业咨询服务。

而10大功能模块,则是汇聚了2.2万余条产业需求、数百款金融产品等资源与信息,创业者在这里能一键对接中试验证平台、孵化器,甚至直接提交技术解决方案。

线下层面,平台关联144家技术平台、299家创业空间打造孵化阵地,定期联动“光谷青桐汇”等品牌活动,并举办相关垂直领域项目路演、培训活动,为创业主体提供多方位信息传递服务,链接对口资源。

“拨转股”案例首现:华科大光谷概念验证基金组建

发布会上,华中科技大学科技园总经理常学武带来了光谷“拨转股”机制的首个落地案例:7月1日,光谷金控、华中科技大学科技园与浩华磐泽投资公司签约设立“喻越磐泽概念验证资金”,三方共同出资4500万元,构建了“社会资本:政府资金:平台运营=1:1:1”的风险共担机制。

“科研人员最头疼的不是技术攻关,而是从‘实验室样品’到‘产业化产品’的中间环节——没钱做样机、没渠道测性能、没人帮对接资源。这正是我们搭建‘多层次资金支持体系’的初衷。”常学武介绍,此次合作中,光谷金控以“拨转股”方式每年出资不超过500万元支持项目,华科科技园依托喻越概念验证中心提供全周期孵化服务,浩华磐泽则导入产业资源与渠道,“我们的核心逻辑很简单:让有潜力的技术被看见、敢尝试、能长大”。

常学武表示,“拨转股”方式让财政资金从“无偿补助”转向“循环赋能”,既能宽容失败,又能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两年来,我们累计入库高校及科研团队项目93个,从中优选39个项目进入验证环节,其中8个高价值项目已成功转化83项专利,技术交易额超3000万元。”

【责任编辑:周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