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大峡谷市场监管人员到民宿进行日常提示。(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汪子轶 摄)
基层市场监管所作为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的关键单元,直面市场主体与广大消费者,其服务效能直接关系到消费体验与湖北形象。
即日起,省市场监管局联合本报开设“走进市场监管所”专栏,展现湖北市场监管系统建功支点建设,以小切口推动大环境优化的创新实践,为全省优化消费环境提供有益借鉴。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汪子轶 通讯员 郭姗姗 杨平 李优 黄敏
当说走就走的旅行成为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如何让游客在荆楚大地上畅游无忧?今年6月至8月,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先后走进位于神农架、恩施大峡谷、宜昌三峡人家景区的3个基层市场监管所,看市场监管人如何用有温度的监管和服务,让灵秀湖北成为游客愿意一来再来的诗和远方。
明码见真心,一杯橙汁里的诚信经济学
在宜昌三峡人家景区胡金滩码头,来自浙江嘉兴的戴女士尝过鲜榨橙汁后爽快下单:“都是手工现榨,看得见的干净诚信!”她不知道的是,这杯明码标价的橙汁背后,藏着当地市场监管所工作人员的智慧。
此前,景区部分商家将浓缩还原果汁与现榨橙汁混卖、价格标注不清,引发游客投诉。三斗坪市场监管所开展专项整治,要求商家明确区分、明码标价。
“现榨橙汁大瓶20元”“非现榨橙汁大瓶10元”——如今这清晰的价签背后,是监管人员多次约谈、复查的努力。今年“五一”期间,相关投诉降为零。
“消费者的信任珍贵而脆弱,容不得半点欺瞒。”三斗坪市场监管所的“95后”所长杨振东说。所里建立投诉举报台账,绘制“风险地图”,针对价格欺诈、食品安全等问题靶向开展约谈培训,推动经营主体从“被动监管”向“主动合规”转变。
为了让文旅服务提档升级,三斗坪市场监管所和夷陵区市场监管局还注重将文旅服务“规矩”上升为标准。在三峡人家景区,这里的工作人员个个都是“微笑大师”,但这笑容并非天生。
曾经,景区推行微笑服务的“灿烂风暴”,却遭遇“职业假笑”的尴尬。在市场监管部门指导下,《旅游景区微笑服务规范》省级标准出台,不同岗位有了专属微笑服务指南,发自内心的微笑和细致入微的服务暖了许多外地游客的心。如今,景区每年收到50多封感谢信,投诉量大幅下降。
创新服务派,让监管成为“最美遇见”
“这是什么码?我来扫扫看。”武汉游客李女士在宜昌九间房民宿前台发现一个精致的木质铭牌——“信用评价A级企业”。扫码瞬间,企业的信用画像完整呈现:零行政处罚、纳税记录良好、履约评价优秀……这是宜昌三斗坪市场监管所的创新之举。杨振东带领团队推行“信用+”改革,给优质商户发放信用二维码。
“‘五一’期间,我们的客流量因为这块小牌子增长了20%。”民宿店长姜锋笑着说。如今在三峡人家景区,扫码看信用已成为游客消费的新习惯。
在恩施大峡谷,鹿鸣·数三秋民宿的前台,也有一块牌牌——醒目的“名特优新个体工商户”奖牌。
这块牌子,源于大峡谷景区市场监管所的主动“挑刺”与靠前服务。
民宿开业前,所长李阳就提醒民宿主理人高孝英,前台果酒需明码标价:“标注价格的小细节,能省去应付投诉的大麻烦。”后来,所里又指导民宿申请“名特优新”评选,成功获评“特色类”。有了这块牌子,民宿越来越红火,回头客越来越多。
该所构建“监管部门+景区网格化”共治模式,7名工作人员守护2669家经营主体。检查结束时,执法人员周大虎还不忘提示:“喝酒都说喝几斤几两,你这标签上价格写‘40元/100毫升’不太直观,加上‘200元/斤’的表述,更符合消费者习惯。”
“要得要得!”高孝英笑着回应。
守护消费环境,已成为商户与监管人的共同心头事。
暖心执法记,一个深夜退款的温情故事
“没想到你会来,谢谢!”晚上11时,恩施一家宾馆里,游客王女士接过市场监管所执法人员周大虎送来的60元退款,感动不已。
原来,王女士在大峡谷景区游玩时购买了雨衣,店主承诺用不上可退。退货时,不知道退货约定的店员,拒绝了王女士的请求。于是,她拨打了12315热线电话投诉。
正在休假的周大虎得知王女士明天就要离开恩施,深夜11时驱车前往她下榻的酒店调解。“执法不是一纸冷冰冰的处罚,而是要把自己放在游客的位置想问题。”这位“60后”市场监管人员说,他希望游客来大峡谷,留下的是有人撑腰,还想再来的底气。
在神农架林区木鱼镇,景区商户准入有一道硬门槛:签订“不玩秤”承诺书。一旦出现短斤少两等计量作弊行为,商户将被列入黑名单,终生不得进入景区经营。
“伤一次游客心,终生不入景区”——这份承诺背后,是木鱼市场监管所所长周立志30年的坚守。
他的“登山包哲学”深入人心:“无论是维权还是执法,市场监管人员都要把自己放进游客的登山包里,想想他们需要什么。”针对滑雪季投诉多、调处慢的维权难题,他把神农架大小滑雪场的维权负责人、企业副总拉进微信群,迅速转办、交接游客诉求;针对酒店退订收费高的问题,他约谈十几家高端酒店和民宿老板普法维权:游客退订房间还要收取高额手续费,生意怎么可能长久?
多次座谈后,企业修改平台退房政策,投诉量骤降。
从信用赋能到标准引领,从创新执法到前置服务,湖北基层市场监管所以毛细血管般的细致触角,筑牢文旅消费环境的基石。这些奋斗在一线、创新在当下的文旅守护者,是游客放心“种草”荆山楚水的底气。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