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评论员 屈旌
9月10日,据消费者反映,施华蔻一款烫发产品包装盒上的发质说明对于“Virgin Hair”的翻译欠妥,“Virgin”也有“原生的”意思,为什么一定要翻译成“处女”。
记者联系到施华蔻官方客服,对方回应称此前一日已将该情况反馈至公司,目前尚未得到进一步回复。(据9月10日封面新闻)
“Virgin”在英语中的确有“处女”之意,而据业内人士说,在美发行业,“处女发质”是一个特定术语,通常指未经过烫染漂等物理、化学处理的头发,那么,觉得这个词有问题,是消费者太敏感了吗?其实不然。
就算这一“专业术语”在业内再怎么普及,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都是既陌生又容易引发歧义的。“处女”一词带有浓厚的道德评判色彩,将其用于发质描述,是强化不必要的性别标签的做法。正如消费者所言,“原生发质”“未烫染发质”之类的翻译明明就更加客观好懂,非要翻译成“处女”显得不合时宜、情商很低,既缺乏对社会思潮的洞察,也没有充分尊重女性消费者的感受。
“处女发质”这一说法很可能是仿照“处女作”而来。“处女作”一词常见于文学、影视、艺术等领域,指的是某位创作者首次公开发表的代表性作品,是新文化运动期间进入中文语境的“外来词”,其运用和传播比“处女发质”更广泛,但也带有鲜明的文化和历史局限性。一直以来,也总有声音认为这一说法已跟不上时代,呼吁将其逐渐从公共语境中淘汰。
2025年5月,导演李玉在北京大学生电影节颁奖典礼上提出,将“处女作”改称“首作、开山之作、开刃之作”等倡议,得到不少女性赞同,体现了女性权益意识的提升,以及语言文字在时代中的更迭创新。
施华蔻作为国际大品牌,本应拥有更加强烈的性别平等意识,敏锐察觉社会观念和氛围的变化,积极规避不必要的争议,而不是停留在陈旧的语言体系里自我陶醉,在细节上给消费者添堵。
近年来,品牌因不尊重女性而“翻车”的案例屡见不鲜。内衣品牌Ubras曾打出“一个让女性轻松躺赢职场的装备”的广告语,最终遭遇抵制,也被相关部门处罚;宝洁官方公众号曾发文称“女人脚臭是男人的5倍”,捏造数据、丑化女性以推销产品,自毁口碑,最终删文道歉。
可见,在社交媒体时代,品牌的一言一行都受到公众的密切关注,提高敏锐度,增强同理心是必修课,一方面,要尽量摒弃带有刻板印象的语言,另一方面,要紧跟时代步伐,关注社会思潮变化,尊重不同群体的感受。
语言是社会观念的一面镜子。有时候,换个词并不难,难的是放下根深蒂固的偏见,拿出坦诚尊重的真心。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