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万孝笑
简牍是中华文明传承和传播的重要载体,云梦蕴藏着丰富的简牍文化资源,素有“秦简圣地”“简牍之乡”的美誉。
2024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云梦县博物馆参观出土秦汉简牍展时强调:“古代简牍非常珍贵,是我们国家信史的重要实物佐证,要善加保护,做好研究。”加强对古代简牍的活化利用是实现善加保护的题中之义,以云梦简牍文化赋能社会治理是中华文明泽惠后人的重要体现。
云梦简牍文化彰显独有的社会治理特质
文化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社会治理资源,具有凝聚共识、规范行为、敦风化俗等多重功能。云梦简牍文化的源头性、完备性、实践性等特质,又拓展延伸了其社会治理成效,使其在现代社会治理中焕发着独有的生命力和感召力。
云梦秦简所载秦律作为中华法系之源,为社会治理奠定了法治自信根基。法治自信是人们对法治的高度认同和坚定信心,是促使和推动人们自觉践行法治的重要动力。睡虎地秦简里所载的秦律,代表着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法制文明,体现出了极大的创制精神和高超的立法智慧,为坚定法治自信提供了充分理由和充足底气。这种源自历史的文化自信,能够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融入人们的行为实践,转化为人们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行动自觉。
云梦秦简律文内容贴近基层实践,为社会治理提供了文化参与基础。秦奉行“事皆决于法”的法家思想理念,建立起了一套极为严密繁杂的律令体系。云梦秦简不仅系统展现了秦律令体系的整体架构,更精细呈现了秦基层社会治理的制度细节,律文内容广泛覆盖生态保护、农牧生产、市集交易等生活场景。其中,《法律答问》以问答结构将抽象律文置于具体案例情境之中,生动说明了秦法律适用原则及程序规则。云梦秦简律文内容和表达形式的丰富鲜活性,使其天然具备跨越时空的亲和力和感染力,为激发群众文化参与热情、凝聚社会治理共识提供了有力支撑。
云梦秦简律文经基层法吏抄录传世,为社会治理注入了法治精神动力。区别于其他出土文献多为官署存卷、制度成文,云梦秦简发现于秦基层法律工作者“喜”的墓葬,来自其日常誊抄与案牍记录。透过“喜”及其所留下的律令条文,可以深刻感受到其对法律的敬畏、对职责的坚守,同时亦可具象感知到一种经由基层个体主动践行而得以延续的法治精神样态。“喜”作为真实具体的历史人物和生动形象的法治精神符号,可有效唤起人们内心的道德共鸣和情感认同,提升人们在社会治理中的责任感与主动性。
云梦简牍文化蕴含丰富的社会治理智慧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血脉,蕴藏着解决现代社会治理难题的智慧方法。云梦简牍文化内含的吏明律令、赏信罚必、以时禁发等治理理念及经验,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提供了历史镜鉴与现实启发。
一是吏明律令、以教导民的治理理念。云梦睡虎地秦简《为吏之道》提出“五善五失”说,明确赋予官吏“治”与“教”的双重角色,尤其强调吏要担负起执行传播律令的职责。《语书》提出,所有法律令的目的都在于“以教导民”。在这一理念下,秦律将见义勇为、孝悌慈爱等道德伦理要求融入条文设计中,以律令的强制力保障教化的推行。这种以吏为纽带、以法为媒介,将法律权威与伦理教化相联结的治理路径,既对强化当时秦基层社会法律观念及风俗整合起到了实际作用,也与当今从严治吏、德法结合、“谁执法谁普法”等治理理念存有一定相通之处。
二是赏信罚必、责有所归的治理方法。秦注重以赏罚二柄推动律令施行,强调通过建立清晰的奖惩规则引导民众积极依法行事。为确保令行禁止,秦律构建起了一套严密的责任体系,包括《效律》中体现出的纵向垂直连坐责任、《秦律杂抄》中的横向岗位细分责任以及《工律》中的产品质量终身追溯责任。尽管重刑威慑、严刑酷法是秦律的底色,但其中所蕴含的赏罚并举、权责明晰的治理智慧,仍为破解当下基层治理问题提供了历史镜鉴。
三是顺时而治、防治结合的治理策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华民族一以贯之的追求,至秦时开始在律令中得到体系性的表达。云梦睡虎地秦简《田律》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环保法令,其所载的“春二月,毋敢伐材木山林及雍堤水”“不夏月,毋敢夜草为灰”等内容,深刻体现了古人以时禁发、取予有节的生态理念。针对流行疫病,秦代同样以律令建立起了覆盖疫情监测、隔离消杀、医疗救治等环节的防控体系,相关规定集中体现于《封诊式》《法律答问》等律文中。云梦秦简所蕴含的顺时立制与防治并重的治理智慧,不仅为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提供了文化滋养,也为健全公共卫生体系、提升社会风险防控能力提供了有益借鉴。
云梦简牍文化赋能社会治理的实践路径
德治、自治、法治是健全社会治理体系的重要支点,也是云梦简牍文化赋能社会治理的关键着力点。要立足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时代需求,推动云梦简牍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保障其在社会治理中的效能得以充分释放。
加强云梦简牍文化的内容挖掘转化,拓展社会治理的德治资源。云梦简牍文化内容庞杂,既蕴含契合现代治理理念的优秀因子,也存在反映封建礼制观念的落后要素,要科学甄别、扬弃继承。对于其中具有借鉴价值的思想理念和道德规范,应以时代精神为指引,转化为人民群众易于理解、乐于接受的通俗道理和德治话语。同时,要注重依托数字技术,创新简牍文化的呈现方式和传播载体,使“喜”“黑夫”等历史人物和律文故事以可视化、互动化方式融入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确保简牍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孕育社会文明风尚的活水源泉。
健全云梦简牍文化的社会参与机制,增强社会治理的自治活力。文化治理本质是以人为主体的治理,实现以文化人、以文促治,关键在于打通人民群众文化参与的常态化、制度化渠道。组织网络机制是文化赋能社会治理的结构性支撑,要以党建为引领,发挥法律明白人、文化志愿者等主体力量,联动村民议事会、法律讲堂等治理平台,将云梦简牍文化有机嵌入群众自治实践场景中。长效激励机制是增强群众文化参与动力的重要依托,要将简牍中蕴含的睦邻友好、见义勇为等传统美德精准融入先进模范评选机制中,推动简牍文化持续转化为基层善治内生动能。
激活云梦简牍文化的纠纷调解功能,提升社会治理的法治水平。推动云梦简牍文化与国家法律、乡规民约紧密结合,将简牍文化融入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等机制运行全过程,运用简牍文化中蕴含的“尚法”“孝悌”等价值理念进行释法明理,以情理法相结合的方式促成事心双解。注重简牍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的有机融合,加强简牍文化在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中的有效融入,发挥简牍文化在调解过程中的教育感化作用,从源头上预防治理社会矛盾纠纷。
(作者单位:湖北大学法学院)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