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9月11日电 (记者赵竹青)记者从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获悉,该所通过与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小平房村共建试验站,打通科技服务产业的“最后一公里”。近5年来,通过试验站集成推广27个梨新品种和15项关键技术,打造出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的“小平房模式”。
9月9日,第二十五届“村长”论坛期间,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小平房梨试验站在小平房村举办了果树新品种(系)品鉴会及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观摩会。来自全国“三农”领域的专家学者、村干部及村企业代表500余人,对集中展示的75个梨新品种(系)及苹果、李子新品种(系)30余个进行了品鉴。这些水果分别来自果树所梨资源与育种团队、苹果资源与育种团队及李杏课题组近年来培育早中熟、不同大小、不同颜色、优质多抗系列品种(系)。
据介绍,果树所小平房梨试验站在2020年10月由果树所与小平房村签约共建,2021年4月在小平房村揭牌,是首个国家级农业科研单位建在村级的试验站。近5年来,果树所相关领域专家在小平房村积极开展“保姆式”服务,依托试验站把果树所的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和新服务落地生根。
目前,小平房梨试验站已经建立了梨新品种示范园1个,引进早金香等梨新品种27个,推广梨全产业链高效生产关键技术、南果梨后熟处理技术、南果梨贮藏期虎皮病综合防控等技术15项;构建了不同年份南果梨品质数据库,确定了不同区域南果梨采收时间,制定了南果梨分等分级标准;开展了技术培训10次,培训技术人员及果农500余人次;建立了果汁生产线1条,改进了南果梨包装设计,创新了营销模式,大幅提升小平房南果梨品牌效应。
通过采用轻简化修剪技术、高效肥水管理技术、病虫精准防控技术及省力化花果管理技术等,小平房村的南果梨品质得到了大幅提升,固形物含量由原来的采摘时11%左右提升至14%左右,树体高度由原来的4米左右减低到现在的2.5米左右,全村5000亩梨园产值由500元/亩增加到4000元/亩,实现了南果梨生产省力降本、提质增效。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