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荆州快讯

呼吸都不会的他,稳步走起来了!荆州市中心医院多学科联手托起生命奇迹

发布时间:2025年09月12日15:58 来源: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 喻昭阳、吴祺芸 通讯员 夏自宇)9 月10 日上午,56 岁的丁先生(化名)稳稳地迈出一步、又一步,脚步缓慢却坚定。 谁也想不到,就在一年多前,他还是一位全身瘫痪、无法自主呼吸,连眼皮都无法闭合的极危重患者。

去年5月13日,丁先生出现双腿麻木无力的症状,随后手指也逐渐不听使唤。病情进展快得骇人。5月14日下午6点他转入荆州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当晚9点,已无法站立、不能说话,甚至无法闭眼。

“他从四肢麻木到全身瘫痪,只用了不到两天。”神经内科二病区主治医师王彦丽回忆。结合他此前有感冒病史,完善血液、影像等相关检查后,丁先生被确诊为“吉兰-巴雷综合征”(GBS)。

这是一种免疫系统“误伤”周围神经的急症,常发生于感冒、腹泻等感染之后。王彦丽打了个比方:“就像免疫系统突然攻击自身神经,导致神经信号传不出去,人也就动不了了。”重症 GBS 可出现严重的瘫痪,甚至呼吸肌麻痹,危及生命安全。


王彦丽(右一)在看诊。


丁先生很快被送入神经重症监护室(NICU),医疗团队迅速制定方案:先以免疫球蛋白静脉输注治疗,“压制”异常免疫攻击,同时使用呼吸机辅助通气,严防呼吸衰竭。此外,治疗过程中医院还在荆州地区率先应用生物制剂“依库珠单抗”,精准清除致病抗体,为后续康复赢得宝贵时间。

“吉兰-巴雷综合征虽然起病凶险,但绝大多数人通过及时、规范的多学科治疗,一半的几率是可以恢复的。”王彦丽解释。

“尽管当时患者身上还插着气管套管、鼻饲胃管、尿管和PICC管,但生命体征刚一稳定,康复干预就已开始。” 康复医学科主任陈克军对患者进行了全面评估,迅速制定出一套系统的早期重症康复方案。

不同体位下配合叩背治疗。

治疗师从被动运动及呼吸训练开始,帮助他排出痰液,预防肺炎和血栓的发生。令人欣慰的是,坚持3个月后,患者成功拔除了全部管路,实现了自主进食。

在神经重症监护室治疗182天后,去年11月患者转入康复医学科,在之后持续近200天的康复过程中,治疗团队一步步引导他重建功能:学习呼吸,从胸腹式呼吸到吹纸条训练,用膈肌起搏器;学习咳嗽,通过ACBT主动呼吸循环技术增强气道自洁能力;学习坐、立、行走,借助摇床、下肢自行车等辅助设备,重新掌握对身体的控制。

使用ACBT主动呼吸循环技术进行肺康复。

重症吉兰-巴雷患者往往伴随焦虑与抑郁,患者丁先生也曾陷入情绪低谷。康复团队一边进行身体治疗,一边给予他坚定的心理支持,医生、治疗师和护士成了他最稳的“拐杖”。

从发病急救时全身插管,到逐渐拔管、能自主进食、能坐起、能站立,再到后来在辅助下行走——几个月间,一家人从至暗时刻中重新看到了希望的光芒。



更令人鼓舞的是,在此后的康复中,丁先生始终以积极努力的态度配合训练,即使在病房里,也在家人的帮助下坚持主动练习。如今,他的各项功能日益改善,已实现了日常生活自理,步履也越发稳健和自信。

陈克军解释:“本例患者的成功康复,得益于神经内科精准的免疫调节与重症支持、康复医学科超早期介入及贯穿全程的功能重建、护理团队的精细化管理以及心理支持的综合干预——真正体现了多学科协作(MDT)在救治危重疑难疾病中的决定性作用。”

【责任编辑:左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