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评论员 屈旌
在正面回击“预制菜”风波后,9月11日晚,西贝创始人贾国龙将矛头直接对准了罗永浩的另一项核心指控——“价格贵”。他在采访中情绪激动地表示,外界普遍认为“西贝贵”是近两年中国餐饮业的“最大冤案”,并晒出了罗永浩一行五人点15个菜消费830元的账单。
贾国龙晒出罗永浩一行消费的账单(图片来源:新黄河)
而且,为了让消费者亲身体验“值不值”,西贝宣布将在全国所有门店上线“罗永浩菜单”。贾国龙表示,这不是一个固定的套餐,而是罗永浩点过的菜品列表,消费者可以任意点选。
9月12日上午,极目新闻记者在西贝长沙万象城店发现,该门店已经开始提供“罗永浩同款菜单”,13道菜价格共为785元。
论战归论战,贾国龙这个“晒账单”的操作,实在是个昏招。他本意或许是想证明西贝“真不贵”,结果这一账单反而成了公众眼中“贵”的铁证。客单价超150元,普通的面筋、生菜、炒鸡蛋等菜品的价格,远超一般的家常菜馆,而且,包括罗永浩在内的不少消费者,都普遍反映西贝的菜“分量少、性价比低”。可见,晒账单不但没能为西贝“平反”,反而越描越黑,甚至进一步拉远了与普通消费者的心理距离。
随随便便就把消费者的账单晒出来,也暴露了企业对消费者隐私的漠视。或许很多人会问,账单算是隐私吗?据《民法典》和《个人信息保护法》相关规定,隐私包括自然人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密信息,个人的消费记录中包含点餐内容、支付金额、交易时间等,都属于敏感信息,一旦被公开,可能影响个人财产安全和生活安宁。即便把姓名、流水号等信息打码,只要公众能将这些消费内容与具体个人,比如罗永浩关联起来,其饮食偏好、消费水平、出行安排等私人信息便遭到泄露,就很可能会侵犯到该消费者的隐私权。
此外,西贝宣布推出“罗永浩菜单”,同样暗藏法律风险。尽管菜单上未直接出现“罗永浩”三个字,但如今事件闹得满城风雨,消费记录也已曝光,大众自然会将这15道菜与罗永浩联系起来。如果店家在未经罗永浩同意的情况下推出该菜单并且获利,也可能构成侵权,店家有可能会被要求停止侵害、赔礼道歉和承担相应的损害赔偿。
由此可见,西贝此番回应看似强硬,实则对品牌声誉的挽回作用相当有限,反而可能加剧消费者的不安。试想,若普通人在社交媒体上发表几句用餐感受,就可能被商家晒出账单、公开消费细节,谁还会想去这家店用餐?谁还敢表达真实体验?
贾国龙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认为罗永浩不是普通消费者,而是具有影响力的博主,所以其连续吐槽行为不能视为消费者的正常意见反馈。罗永浩虽然是大V,却不是专业的探店博主,他以顾客身份进店消费,当然有对消费体验做出评价的权利。商家认为罗永浩的评价含有不实信息,毁坏商誉,当然可以依法维权,交由法院裁定。但擅自公开账单,还在全国范围内推出“罗永浩菜单”,也极有可能招致罗永浩方面的反诉。
商家与消费者的沟通,本应建立在尊重与信任的基础上。面对质疑,西贝本可拿出更务实的方案:比如邀请顾客探访厨房,公开制作流程,优化菜品分量,参与成本公示,用透明化赢得理解。但现在晒了罗永浩的账单,又推罗永浩菜单,更像是情绪化的宣泄,而非理性的舆情公关。
消费者权益不容侵犯,隐私保护更不可轻视,面对争议,商家可以据理自辩,但若为赌气而昏招频出,不仅无法成功洗白,还可能引发更多麻烦,收获更多差评,那就得不偿失了。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