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张爱虎
湖北荆门,常住人口不到300万。荆门格林美新材料有限公司(下称“格林美”)却常年聚集四五十位博士、博士后,这一数字在省内民营企业中并不多见。
在三、四线城市,民营企业要留住高端人才,常常面临“三缺”的困境:缺平台、缺资金、缺上升空间。格林美正是盯着这三件事做到位。
把平台做得“够用”:10年来研发投入超过利润总和的100%
“刚进公司时,我以为在这里搞科研会‘巧妇难为无米之炊’。”2022年入职的北京大学博士王俊坦言。
从一线城市来到四线城市,王俊的担心不无道理。但当走进格林美数万平方米的国家能源金属资源与新材料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试验基地时,她彻底打消了顾虑:“这里有做不完的重点科研项目。”
9月12日,谈起“人才经”,博士后导师、两次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获得者许开华教授的话直白有力:“搞科研就像种树,得先挖好坑、施好肥!”
自2015年至2024年,格林美累计投入研发资金达80亿元,研发投入均高于当期净利润,创新水平居第一层级,远超行业平均水平。在荆门、武汉、无锡等地,格林美累计建成以国家电子废弃物循环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国家能源金属资源与新材料重点实验室为代表的7大工程实验室与多个国家级分析测试中心,这些比肩一线城市的科研矩阵平台,承担着诸多国家级、省级科研项目,让博士们“英雄有用武之地”。此外,格林美还在印尼苏拉威西岛、万隆等地布局“创新飞地”,以数百项全球专利护航企业出海发展,打造全球竞争力。
科研成果需要经过小试、中试等检验,最终实现产业化转化,才能产生更大的价值。格林美以多年荣登《财富》中国500强的实力,让科研与产业紧密融合,形成最“硬核”的平台。
当博士后宋华伟团队攻克“新能源汽车退役动力锂电池智能拆解”关键技术时,格林美直接划拨2000万元专项经费,在武汉建设研究场地,为团队开展退役动力电池梯次利用和再次利用,将技术从办公室“搬到”车间提供了坚实支撑。
格林美通过玩命创新,打开增量通道。2025年以来,格林美陆续推出超高镍9系三元、四元核壳前驱体等全球首款高端产品,成功打入国际市场,体现出专利技术带来的核心竞争力。在关键金属循环方面,公司新拓展了钪、钽、铌等稀缺金属的回收业务,并深化电池回收与原位循环关键技术,构建起全球绿色供应链体系。
把激励做得“到位”:连续8年每年斥资千万元褒奖人才
“公司奖励我一辆岚图汽车,解决住房和出行问题。”36岁的博士后何锐摸着方向盘笑道,“公司按深圳的标准给工资和奖金,超出预期。”
在格林美,这样的“豪横”奖励并非个例:连续8年,公司每年拿出千万元,用奔驰、宝马等豪车重奖年度创新人物、领军人才。
2018年,格林美向全球发布拟投入高达3亿元研发经费的创新项目指南及格林美集团创新激励制度,全面实施创新项目合伙人模式,明确规定:“做研发就有奖励”“成果转化就有分红”,创新成果的分红比例最高可达成果转化利润的20%,并给予领军人才每年200万元的可自由支配经费,让领军人才自选课题、自组团队,彻底打破束缚领军人才发挥才能的枷锁。
使用人才,更要尊重人才。格林美的领军人物郭苗苗博士说:“在这里,我们不是‘打工的’,而是‘合伙人’。”格林美还大力推行“三个千名”计划:千名高层次人才享受安居补贴,千名青年骨干领取人才津贴,千名产业工匠获得技能提升资助。
这种“大手笔”激励的背后,是投资于人的生动实践。格林美人力资源总监华文超博士算过一笔账:一名博士带来的专利转化,平均能创造上亿元产值;博士后团队攻克的技术瓶颈,每年可节省生产成本超20%。
“与其说我们在奖励人才,不如说是在投资未来。”许开华说。
人才给企业带来的效益有说服力:格林美累计获得6000项专利,其中大多数为发明专利;牵头或参与制定国家与行业标准550项,先后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2项、省部级一等奖10余项。2025年,格林美荣登中国企业专利500强第230名,说明格林美在中国企业创新中的地位。
许开华表示,这一突破源于公司长期坚持“超级人才+超级设备+超级创新=超级技术”的创新理念。他强调,格林美以“原创、首款/首套、全球第一质量”为原则,组建创新突击队,持续突破技术瓶颈、拓展增量市场,尤其在超比能材料、超级材料、超熵材料等前沿领域,以及关键矿产资源循环利用方面取得多项重大进展,服务国家与行业重大需要,推动高质量发展。
把上升通道做得透明:既埋头拉车也抬头看路
蜗居三、四线城市,最怕眼界、格局变小了。格林美以打造世界一流的绿色产业集团为己任,时刻瞄准世界科研及产业前线。
新能源汽车电池最怕起火,一旦燃烧,难以控制。这是一个世界级的难题。而引发电池不稳定的根源,竟是一些毫不起眼的杂质,通常以ppb(十亿分之一)计。
格林美博士团队攻克了“将磁性异物控制在1ppb以下”这一行业难题。企业循环再造的三元动力电池材料进入宁德时代、三星、LG等全球顶尖客户供应链,印尼青美邦项目更成为全球红土镍矿湿法冶金“教科书”。目前,格林美9系高镍低钴前驱体磁性异物含量已降至0.67ppb,达到国际行业质量领先水平。超细钴粉占据全球50%以上的市场,四氧化三钴材料占据全球30%以上的市场,分别获得中国单项冠军。
为人才搭建的上升通道还在深化。7月15日,格林美集团与孙学良院士团队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共同聚焦固态电池正极材料核心技术攻关,共同破解高安全、高能量密度电池产业化难题。孙学良是中国全固态电池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全球固态锂电材料领域顶尖科学家、三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加拿大皇家科学院和工程院院士。作为格林美新能源材料超技术终身首席科学家,孙学良院士还是格林美的博士后和博士生导师,对多届多名博士后的出站科研报告、开题报告进行评审。
“在荆门,我们既能静心做学问,又能触达全球市场。”2025年出站的博士后孙召建说。格林美用行动证明:人才逆袭的密码,不在于城市级别,而在于是否真正把人才当“宝贝疙瘩”。正如荆门市民的俏皮话:“格林美把博士当‘熊猫’养,博士把格林美当‘福地’闯!”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