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

大山里的孝心“酿造” 夫妻俩返乡开酒坊赡养远亲老人17年

发布时间:2025年09月18日07:41 来源: 楚天都市报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讯(记者刘映阳 通讯员胡毅 吴邱叠 邹云梦)湖北建始县景阳镇兴隆寺村的双石柱山下有间酒坊,村里人知道,比酒更醇的,是酒家夫妇对两位远亲老人17年的照护。

9月中旬,鄂西大山早间秋气寒凉,刘旭在酒坊大锅里下了300来斤苞谷,准备煮酒发酵;酒坊另一头的厨房炉灶上,煨着刚抓来给婆婆治颈椎病的中药,“上个月住院好了许多,现在我和老婆在家里照顾老人。”85岁的婆婆名叫宋永菊,血缘上是刘旭的姨奶奶,上世纪60年代,她3岁的女儿跌入田间牛滚凼(深水潭)离世,刘旭父亲成年后过继给宋永菊二老,他们一直把刘旭当亲孙子待。“刚出生没奶吃,是婆婆爹爹推石磨把糙米磨成糊,喂我长大的。做小娃时也是他们看的,那时我就说要给他们盖房子。”刘旭说。

2008年前,刘旭、滕清燕夫妇在泉州打工,一年能挣5万元。当年,68岁的姨奶奶宋永菊突发白内障眼睛几乎失明,74岁的姨爷爷刘荣清患有严重的风湿性关节炎长久卧床,二老都没了照顾。于是,刘旭同妻子商量留在村里生活,老小都能照应,“对头,留下来。”同样是被爷爷奶奶带大的滕清燕,二话没说就同意了。

返乡后,刘旭学酿酒。第一年产了2万多斤苞谷酒,每斤赚0.5元。第二年酒坊扩大生产赚了3万多元,另外种了两亩烟叶,收入6000元。2010年,攒下钱的夫妻二人带婆婆去县医院做了白内障手术,住院15天,滕清燕为老人擦身喂饭,半步不离,直到老人重见光明。“她待二老比我还细心。”刘旭说。

2017年,刘旭在老房子边上盖了新房,酒坊有了今天的宽敞模样。2018年,政府推行安居工程,二老是贫困户可在原宅基地上建房。刘旭算了“亲情账”,二老离自家虽只隔百米,但也难及时照料,他盯上了自家屋旁的一块岩壳地,用一亩三分田换了过来。

酒坊边上,老人的新房落成。刘旭细心琢磨装修,水龙头低20厘米,坐便器高10厘米,电灯开关下移30厘米——全是老人抬手可及的高度。客厅里装了智能取暖桌,坐着看电视、听戏都暖和。2019年春节开始,一大家人屋挨屋生活在了一起。

现在,除了酒坊生意,刘旭还养了60多头猪,种了18亩梨子,日子越过越好。“我记事起,就和祖祖们特别亲。”刘旭的大女儿刘钰婷今年上高三,只要在家,和14岁的弟弟刘俊怡每天都要到祖祖房里看看。

大人们做着,孩子们看着。双石柱山头下,刘旭酒坊17年酿出的孝心,醇厚绵长。

【责任编辑:肖梦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