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萨聂当特大桥施工现场 通讯员供图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讯(记者马清妮 通讯员周璇 陈之玮 索朗巴措 舒洪轶)秋高气爽,云幕低垂。9月17日,由中交二航局承建的拉萨聂当特大桥施工现场一片忙碌。蜿蜒流淌的拉萨河上,工人们正围着桥面调试护栏高度,为项目竣工通车做最后冲刺。
刚踏上桥面,高海拔带来的缺氧感便扑面而来。不远处,来自河南的工人许龙江正弯腰绑扎护栏钢筋,手上动作娴熟利落。“刚来的时候晕得站不稳,冬天更是又冷又喘。”他一边说着,一边将银色钢条束成整齐的钢筋网,“现在早就适应了,干起活来和在老家一样顺手。”
3650米的高海拔,让一切常规施工都更为不易。项目经理黄勇介绍,拉萨聂当特大桥全长约1.8公里,建成后将成为拉萨河上跨度最大的桥梁。
高原上建桥,是建设者与极端环境的博弈。建设初期,桩基承台建设的难题就给团队来了个“下马威”——河床全是粒径较大、易垮塌、透水性较强的砂卵石地质。项目经理助理焦猛与团队反复推演试验,最终选用护壁效果较好的高性能化学泥浆,有效防止透水垮塌,同时满足高原生态保护要求。
针对承台钢板桩施沉困难,项目团队创新提出“3米短护筒+高性能化学泥浆护壁+换填细砂”组合工艺,大幅降低施工成本。
极寒天气是另一只“拦路虎”。低温会影响混凝土质量,而传统保温设备成本高、适用性不强。去年11月,项目团队琢磨出“增温器+棉被”的土办法:箱梁内架起增温器吹暖风,外侧用薄膜、土工布、电热毯、棉被等把长12米、宽23.5米的箱梁0号块裹成“大棉包”,就像给箱梁造一座“恒温房”。
“其间,项目安排专人24小时轮班监测桥面温度,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项目总工彭泊说,箱梁经过7天以上的保温养护,强度很快达到设计强度,“土办法”果真“养”出了高质量桥梁。
如今,大桥主桥、引桥已全桥贯通,主体工程完工,护栏浇筑、附属施工正加紧推进。预计2026年3月底完成竣工验收后,拉萨市民由聂当工业园区前往雅叶高速(达东入口)的时间将由45分钟缩短至10分钟,大幅提升区域交通效率,为地方发展注入新动能。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