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武汉快讯

11岁男孩被确诊肺癌 系今年确诊最年轻肺癌患者 谨慎起见医生连续观察两年

发布时间:2025年09月24日13:16 来源: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 王敏 张全录)男孩体检发现肺结节,接受连续两年的健康追踪管理后,今年刚满11岁的他,最终确诊为肺癌。武汉市肺科医院外科专家刘小玉表示,现在出手正是最佳时机,可以实现临床治愈。原来,肺结节的治疗需要进行一个持续的健康管理,过早或过晚干预都不是最优解。据悉,男孩患癌或与其家族遗传因素有关。这名男孩是今年该院确诊的最年轻肺癌患者。

早在前年,9岁的小秦就在一次胸部CT检查中发现了一处5毫米大小的肺结节。当时,武汉市肺科医院专家就在权衡各方面因素的情况下,建议小秦暂时不做任何处理,叮嘱一年后再次复查。

遵医嘱,一年后,小秦复查胸部CT,发现该处肺结节,无论形态、大小都没有发生变化。于是,稍稍安心。

又过了一年,上月底,小秦在家人的陪同下再次来到武汉市肺科医院。接诊的胸外科专家刘小玉发现,这处结节从5毫米增长到6毫米多一点。更重要的是,结节的形态发生了明显的不良变化。出现了倾向于肺癌的三个特征,一是,呈现混合磨玻璃形态,二是,有血管穿行于结节,三是,有明显的胸膜牵拉。

发现这一情况后,刘小玉立即组织科室专家会诊,专家们一致认为,虽然患者年龄尚小,不是肺癌高发人群,但影像学特征却明显指向肺癌,应该立即适宜手术治疗。对此决定,小秦的妈妈予以高度支持。

手术通过单孔胸腔镜微创方式进行,术中病理确认该结节是处于微浸润期的肺癌。这一阶段是手术的最佳时期。最终,手术顺利完成。经专家评估,小秦的肺癌实现了临床治愈。

术后,经了解,小秦及家人并没有吸烟或吸二手烟的环境,不过家族中有人曾因肺癌而去世,属于有家族遗传因素的肺癌高危人群。

刘小玉说,很多患者不解,发现肺结节为什么不能第一时间就切除,而是要对它进行持续的健康管理(也就是持续的观察、研判,确定是否处置,以及处置的最佳手段和时机)呢?

首先,这是因为肺结节不等于肺癌。有统计显示,只有1-5%的肺结节在一段时间后后会发展成肺癌。所以,在初期,结节向哪个方向发展,结节性质无法明朗的情况下就盲目实施手术切除,绝大多数患者就“白挨一刀”。

其次,肺结节即使有肺癌倾向,也并不是越早手术越好。肺癌有其发生、发展的过程。最初叫原位癌,其本质仍属于异常增殖的细胞病变,介于良性与恶性之间的过渡阶段。此时,‌它尚未突破基底膜,不具备侵袭和转移能力,所以,‌原位癌目前已经被移出“恶性肿瘤”分类(如ICD-11将其归为“癌前病变”)。原位癌进一步发展就到了微浸润期,‌微浸润肺癌‌是指肿瘤细胞突破基底膜向周围肺组织浸润,但范围≤5毫米,属于‌病理分期中的T1mi‌。其‌恶性程度低、预后较好‌,此时,通过手术理论上可达到根治。这一时期也被医学界公认为是肺癌最佳的干预期。

武汉市肺科医院早在2019年就率先成立了湖北省内第一个肺结节健康管理工作室。工作室集合了呼吸科、肿瘤科、医学影像科、胸外科等7大学科,力求第一时间,从肺结节中发现潜在的“肺癌”隐患,并根据科学程序和方法,将其纳入健康管理。力求第一时间发现恶变趋势,果断出手,防范于未然。工作室成立,有效地将肺癌防控的关口前移,成功为数以千计的肺癌患者,在疾病早期实现临床治愈。

【责任编辑:班跃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