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湖北日报

37家文博单位压箱底宝贝联手奉献美之长江

发布时间:2025年09月24日08:01 来源: 湖北日报

西汉        漆扁壶    湖北云梦郑家湖墓地    出土

明代        镶红宝石金冠    南京市江宁区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藏

“江流万古——长江流域古代文明瑰宝展”吸引众多观众。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何宇欣 摄)

新石器时代 良渚文化        兽面纹玉三叉形器    浙江省博物馆藏

战国        越王不光玉矛    绍兴市柯桥区博物馆藏

战国        人乘龙形玉佩    荆州博物馆藏

战国        原始瓷兽面鼎    绍兴市柯桥区博物馆藏

南宋        玉梳    南京市博物总馆藏

战国        猪形酒具盒    荆州博物馆藏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海冰 通讯员 宋若虹 汪筠

江流万里文明有象 器纳千朝风华无双

漆木器的颜值担当、金器的炫技之作、原始瓷中珍品……9月23日,盘龙城遗址博物院精心策划的“江流万古——长江流域古代文明瑰宝展”,正式面向公众开放,吸引大量观众前来观展。

作为2025长江文化艺术季“璀璨长江”文博系列展的首展,展览荟萃全国37家文博单位160件套高颜值文物,其中一级文物达40余件套。这些历经时光沉淀的瑰宝,折射长江先民的所见所想,共同勾勒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壮阔图景。

透物见人

映照先民精神世界

在岁月长河中,长江流域先民创造的玉文化传承千年,漆文化堪称一部美学史,青铜器则将奇丽灵动的长江气质熔铸于繁复精巧的器物。此外,我国最早的陶器诞生于新石器时代的长江流域,金银器至迟在商代也在此出现。

如此包罗万象的长江流域古代文明瑰宝,如何在约600平方米的空间进行展示?盘龙城遗址博物院策展人沈美辰介绍,展览精选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湖南博物院、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37家文博单位馆藏长江文明相关文物,策展团队反复考量,最终决定以文物的质地切入,将玉器、漆木器、青铜器、金银器和陶瓷器五大类器物,细分为“琼琚凝华”“漆韵流光”“钟灵彝秀”“浮光跃金”“土火之艺”五个单元,串联长江流域从新石器时代至明清时期的文明发展历程、器作工艺特色与艺术成就。观众可从中直观感受长江流域不同区域间的文化差异与交流融合,感悟长江文明在中华文明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地位。

“透物见人,以点到面,通过不同器类表现出来的文化和艺术特征,观照整体文明演进历程。”沈美辰举例说,新石器时代文物就体现了长江流域文明起源阶段的早期文化面貌和先民的精神信仰。如,浙江余杭瑶山遗址出土的兽面纹玉三叉形器,正面主体浅浮雕和线刻良渚文化最具代表性的神兽纹,纹饰线条繁密,体现史前长江下游高超的治玉技艺和神灵崇拜;湖南高庙文化遗址出土的陶杯,表征着长江流域新石器时代的自然与神灵崇拜;湖北荆州熊家冢出土的战国人乘龙形玉佩,龙蜿蜒回绕,呈现腾空而起的姿态,有专家认为其寓意着逝者灵魂随龙导引升天。

策展美学

呼应古人雅致日常

展览将宏大主题与历史细部相结合,展品选择有所侧重和取舍。漫步展厅,古人的雅致日常随处可见,给观众以美的享受。

湖北荆州天星观楚墓出土的猪形酒具盒,造型灵动可爱,色彩典雅古朴,彩绘纹饰精妙入微,既是战国时期楚国漆器的典范之作、颜值担当,也是两千多年前楚人轻奢野餐神器,古人的雅致日常可窥一斑。

江苏镇江丁卯桥唐代银器窖藏出土的鎏金双鹦鹉纹银盖盒,圆顶盖,子母口,直腹下折成平底,矮圈足。盖身装饰有衔草鹦鹉、飞雁十只及变体莲瓣纹带、菱形连续纹样等,小巧精美。“贮之玉合才半饼,寄与阿连题数行”,唐代盛行煎茶或煮茶,茶盒分两类,大的盒装茶饼,小的则用于装茶粉末。

“香喷瑞兽金三尺,人插云梳玉一弯”,江苏南京南宋墓出土的半月形薄片玉梳,和田玉质地,梳齿制作规整,梳背上采用透雕工艺细致雕琢出三朵盛开的牡丹和两朵待放的花苞,间以细密的缠枝,雕工精湛,构图雅致,代表了南宋时期江南地区卓越的治玉水平,直观展现了辛弃疾笔下女性插梳的美好形象。

在精挑细选极具看点的展品之外,展览空间营造及展厅艺术设计令人耳目一新,与展品时代特征相契合,营造沉浸式和具有时代感的观展空间。

步入序厅,水波潋滟的动感效果,瞬间将“江流万古”的氛围感拉满。西汉成套银扣金银箔贴饰云气鸟兽人物纹漆奁,搭配巨幅古画中的仕女梳妆图,相得益彰。明代藩王的成套金银首饰,翠绕珠围,奢华繁复,配以展墙上的《吹箫仕女图》,十分吸睛。其中,南京江宁将军山出土的镶红宝石金冠,堪称明代金匠炫技之作,还原明代顶流时尚……展厅内,多处出片打卡点,吸引不少观众拍照留念。

卓越技艺

折射文明生生不息

从新石器时代玉器、楚国漆器、商周青铜,到宋代青瓷、明清金簪,一条展线看尽长江数千年绵延不绝的高超技艺。

浙江绍兴漓渚镇小步村瓦窑山出土的战国原始瓷兽面鼎,仿青铜鼎形制,口沿一端塑一兽首,额上有火焰形冠状物横立,眼睛向外鼓出,面目狰狞。另一端置一走兽,头露口沿,张嘴卷尾,似欲食鼎中之物。釉色青黄,光亮润泽,堪称原始瓷中之珍品。

河南南阳淅川徐家岭楚墓出土的青铜神兽,造型奇特灵动,极富神秘美感,表现了楚人浪漫的精神世界,堪称春秋时期楚国青铜器铸造的代表。

湖南长沙象鼻嘴墓出土的西汉透雕动物纹玉剑首,正中镶嵌一绿松石片,周围透雕出龙、凤、熊等动物造型环绕,浅浮雕出眼、鼻、耳、喙、爪等细节。构思巧妙、雕工精湛、纹饰繁复,是汉代长沙国的玉雕精品。

四川遂宁金鱼村窖藏出土的南宋景德镇窑青白釉刻划卷草纹带盖梅瓶,为增添青白釉的层次感与美感,采用了刻划工艺,在干燥的胎体上,以刀刻划出精美的图案,再施以釉色,整体纹饰密布而不显繁缛,造型端庄稳重,刻工精湛。

精彩纷呈、差异化显著的展品,都有各自的特点,表现出长江流域上中下游不同时期不同区域丰富多彩的文化面貌,不论是特别的器型、丰富的纹饰、艳丽的色彩抑或珍稀的原材料等,无不反映了长江文明的广博和传承不息。

盘龙城遗址博物院原院长、研究馆员万琳说,盘龙城是夏商王朝设立在长江流域的统治中心,为长江流域带来了青铜文明,推进了长江流域的文明进程。2025长江文化艺术季之际,盘龙城遗址博物院匠心打造“长江流域古代文明瑰宝展”,延续了该院近年来年度大展的一贯追求,在扎实学术支撑的基础上,从国内众多文博单位精挑细选与展览主题最契合的文物,其中包括不少新鲜出土的文物,同时不断提升展陈效果的美学表现,努力让异彩纷呈、璀璨多姿的优秀文明成果以最美姿态呈现给观众。

特展由湖北省委宣传部、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指导,武汉市委宣传部、武汉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盘龙城遗址博物院承办。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盘龙城遗址博物院提供)

【责任编辑: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