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评论员 吴双建
9月20日,内蒙古自治区锡林浩特市公安局对外发布通告称,9月5日起,集中采集辖区内男性居民血样,录入本地DNA数据库。信息采集对于防范老人儿童走失、人员身份信息确认等方面,具有重大作用。采集地点在居民户籍所在地派出所。锡林浩特市公安局楚古兰派出所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开展这项活动是出于Y库建设的需要,坚持居民自愿原则,“我们不强制性采集”。(据9月23日中国新闻周刊报道)
警方通告
Y库的全称为Y库家系工匠系统,很多大案要案侦破时要靠DNA信息。此次采集之所以专门针对男性,是考虑到生物遗传因素。专家表示,Y库的建设对于破案有非常直接的帮助,可以快速缩小嫌疑人的范围。该技术曾被应用于白银杀人案、南医大女生被害案等案件的侦破工作。
从法律上来说,我国现行法律并没有授权公安机关可以无差别采集居民血样。《中华人民共和国人类遗传资源管理条例》明确规定,采集我国人类遗传资源,应当事先告知人类遗传资源提供者采集目的、采集用途等,征得人类遗传资源提供者书面同意。
但问题也随之而来。一是,这次当地采集血样是否强制呢?从媒体报道来看,派出所称“坚持居民自愿原则”,不强制采集。然而,当地公安局的通告上又明确,本次血样采集的作用是完善公民身份信息,直接关联到个人身份证、护照等证件的办理。
直接关联证件的办理是什么意思?当然,从字面上来理解,似乎是说如果没被采集血样,就影响办身份证和护照。如果是真的,那就有变相强制之嫌。
二是,当地称,采集对于防范老人儿童走失、人员身份信息确认等方面,具有重大作用。然而在舆论和专家看来并不是这样。Y库的建立,主要还是为了排查犯罪嫌疑人,而非为了寻亲等。
当然,“人员身份信息确认”的说法,可能包括了破案需要,但对于公众来说,官方的表述就很模糊。哪怕主要是为了防范犯罪,有利于快速破案,说出来居民也是理解的,不必遮遮掩掩。法律也规定居民有知情权。
三是,遗传信息库的建设,居民个人隐私和数据安全能得到有效保障吗?通告中称,居民个人信息及生物样本将依法严格保密,确保信息安全。这一句恐难以完全消除公众疑虑。个人信息样本里的信息含量是非常巨大的,包括生物学意义上的亲属关系等,能建立一个家族谱系,属于个人隐私。从数据安全上来说,采集的数据还涉及我国生物安全保障问题,要保证不被窃取。当地有关部门,其相关能力是否已经具备?
公众关注公安机关集中采集居民血样,并不是坏事。公安部门依法采集,居民知情同意,信息安全有保障,就不是问题。从上述通告来看,在采集用途、是否有变相强制、数据安全等方面,舆论存在一些疑问。当地自9月5日起开始采集,是不是因为有居民不理解,9月20日才发通告?
对此,当地有必要做好针对性工作,解疑释惑,以保障血样采集的活动能受到广大群众的理解支持,确保此事真正做到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42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鄂B2-20231273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鄂)字第0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706144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鄂)字3号 -
营业执照
鄂ICP备 13000573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6号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