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武汉快讯

七旬爹爹忍胸痛24小时险丧命! 医生警示:心梗“隐痛”藏凶险 12小时黄金期别错过

发布时间:2025年09月24日22:19 来源: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  黄涛  通讯员李林牧 张雨 阮国然)“现在走几步路就喘,晚上也不敢平躺睡,早知道当初早点去医院就好了!”9月24日,在武汉市普仁医院心血管内科病房内,即将出院的张爹爹(化姓)望着窗外,每一次呼吸都带着明显的吃力感,而这一切的源头,是一次他自以为“能忍则忍”的胸口隐痛。

时间回到8月下旬的一个清晨,张爹爹像往常一样按时醒来,却突然感觉左侧胸口有些异样—一种难以言喻的闷胀感袭来,还夹杂着隐隐的痛感。“不像刀割那么疼,就像胸口压了块小石头,喘气有点费劲。”张爹爹回忆道。作为有着几十年烟龄的“老烟枪”,同时患有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多年,他对自己的身体状况并非毫无了解,但面对这次突如其来的不适,他却下意识选择了自我安慰,“可能是昨晚没睡好,也说不定是老胃病犯了,这点小痛忍忍就过去了。”

当天,张爹爹照常吃饭、坐在沙发上看电视,只是在起身活动时会明显感觉气喘。期间,胸口的隐痛始终没有完全消失,时轻时重。家人察觉到他脸色不对,劝他去医院检查,也被他倔强地驳回:“没事,老毛病了,别大惊小怪的,去医院还得花冤枉钱。”就这样,在张爹爹的“忍耐”中,时间一分一秒流逝,而他心脏里的心肌细胞,正随着缺血时间的延长,一步步走向坏死的边缘。

直到第二天上午,距离初次出现胸痛已过去整整24小时,张爹爹的身体终于撑不住了,他的脸色变得惨白如纸,额头和后背渗出大量冷汗,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女儿见状,赶紧将他送往武汉市普仁医院。

急诊室里,心电图检查刚一完成,图纸上的异常波形就让现场气氛瞬间紧绷。“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急诊科医生拿着报告,语气急促而沉重,“爹爹的心肌正在大面积坏死,必须立刻准备紧急手术!” 可当医生询问发病时间,得知距离首次胸痛已超过24小时后,不禁痛心地摇头,“太晚了,急性心梗的黄金救治时间是发病后12小时内,现在就算打通堵塞的血管,那些已经坏死的心肌也回不来了。”

话音刚落,更凶险的情况突然发生。由于大量心肌坏死,张爹爹心脏的电活动彻底紊乱,当场出现顽固性室速,紧接着转为室颤——他的心脏不再像正常那样规律跳动泵血,而是变成一团疯狂颤抖的肌肉,无法向大脑和全身输送任何血液。短短几秒钟内,张爹爹意识丧失,双目紧闭,命悬一线。“室颤了!准备电击除颤!所有人远离病床!”急诊室里响起刺耳的警报声,医生果断下达指令。随着除颤仪充电完成,第一次电击后,张爹爹的心脏短暂恢复规律跳动,却很快再次陷入混乱。“再来一次!调整能量!”医护人员没有丝毫犹豫,迅速进行第二次、第三次电击,同时不间断地为他注射抢救药物、按压胸部辅助循环。在令人窒息的几分钟里,心血管内科与急诊团队与死神展开激烈较量,最终,奇迹出现,张爹爹的心跳逐渐恢复正常,意识也慢慢清醒,命总算是从鬼门关硬抢了回来。但医生们清楚,这场与心梗的战斗,他们只赢了上半场,紧接着,心血管中心医疗团队第一时间为张爹爹开展急诊冠脉介入手术,精准植入心脏支架,顺利打通堵塞血管,重建心肌血运。

虽然脱离了生命危险,但张爹爹要面对的,是一个因延误治疗而“千疮百孔”的心脏。心血管中心副主任兼心内科一病区主任任浩进解释,由于心肌缺血时间超过24小时,张爹爹的左心室心肌出现大面积坏死,直接导致了顽固性心力衰竭(心衰),他的心脏就像一个“失灵的水泵”,再也无法将血液有效泵送到全身各个器官。

wechat_2025-09-24_220040_718_副本.png.png

任浩进主任为患者查体  通讯员供图

武汉市普仁医院心血管中心主任张美春强调,“三高”(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患者、长期吸烟者、肥胖人群、有冠心病家族史的人,以及年龄超过50岁的中老年人,都是心梗的“高危目标”。这类人群一旦出现胸部不适,必须高度警惕。只要出现心前区、胸骨后的闷痛、压榨感、紧缩感,且持续超过1小时不缓解,就必须高度怀疑急性心梗。此外,疼痛还可能放射到左肩、后背、颈部甚至牙齿,常伴有大汗、恶心、气短等症状,出现这些情况也需警惕。急性心梗发作后,发病12小时内是黄金救治期,越早治疗效果越好,理想状态是在发病120分钟内完成冠脉介入手术。在这个时间段内开通堵塞的血管,能最大程度挽救濒死的心肌细胞,显著降低死亡率和心衰、心律失常等后遗症的发生率;一旦超过12小时,心肌坏死范围会扩大,即使后续治疗,也难以恢复心脏功能,还可能引发多种严重并发症。


【责任编辑:黄涛】